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即使没有苏联出兵 中国也能获得抗战胜利

2014年02月26日 15: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家:即使没有苏联出兵中国也能获得抗战胜利
    中国拟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2月26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解读这一重要举动的深层意义。中新网记者 张越 摄

  中新网2月26日电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今日表示,即使没有苏联出兵,即使没有美国对日本扔下核武器,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只不过获得胜利的时间要进一步延长。

  中国拟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周永生今日下午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解读这一重要举动的深层意义。

  周永生指出,此举是向外界表明中国人民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经过了人民的浴血奋战,换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这个胜利成果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一个重要部分。

  过去流传一种说法,称抗日战争最重要的是苏联出兵,也有说是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对此,周永生表示,我们不否认苏联出兵和美国扔原子弹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因为当时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是我们的同盟国,但是更为重要的,就是中国战场成为了日本侵略军的泥潭,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周永生进一步解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很长时期内保持了二百多万的侵略军,即使当它把相当一部分有生力量转移到太平洋战场的时候,也不可能完全脱身,还有一百多万的侵略军被拴在中国战场上。中国的战场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们经历的这个时间是最长的。

  周永生介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派出了大量的关东军部队,逐渐增兵,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驻扎的关东军有七八十万之多。从这样一个层面来看,我们反法西斯的战争时间是最长的,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时间,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经历过的。

  周永生指出,从艰苦程度上来说,纳粹德国侵略法国、波兰,欧洲国家发展水平都差不多,因此大体上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战争。而日本侵略中国,大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当时要远远落后于日本。日本利用自己先进的机械化部队,到中国横行直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深重的苦难。当时描写八路军的抗战,最典型的是小米加步枪,这反映出我们一个极贫极弱的国家,但是英勇不屈的人民,敢于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军队,长期和它进行消耗战,我们最后把日本军队,不仅仅牢牢地拖住,而且越战越勇。

  周永生强调,可以坦诚地说,即使没有苏联出兵,即使没有美国对日本扔下核武器,我们仍然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只不过我们获得胜利的时间要进一步地延长,毕竟我们的实力和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还没有办法完全比拟,通过长期的消耗战,最后把他“胖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就是毛泽东当年提到的论持久战的战略战术。

  周永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成长,特别像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必然有长期的曲折的历史,是一个艰难的成长过程。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就是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一个苦难。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对我们中华民族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种族灭绝,还有不人道的殖民主义统治,殖民主义的欺压、虐待,这样的一个历史我们必须牢记,一个不能够记住自己苦难历史的民族没有办法健康成长。

  周永生说,公祭日的设立,让中国国民,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够记住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以这样一个纪念日的设立来激发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唤起民族的自觉,这样的话才能够使我们奋发图强,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不断强大,屹立于世界各国民族之林。

  周永生表示,抗战胜利日的确定,显示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的斗争精神,坚持正义,追求真理,敢于同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作战的精神,通过这样一种坚持,这样一种不断地抗争,我们获得了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成果,也是对全人类消灭法西斯邪恶势力伟大的贡献。所以说我们理所应当地确定这样一个胜利日。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