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记者会梳理:曾回应王立军闯美使馆事件(2)
开幕前
人大、政协大会 新闻发言人回答 中外记者的提问
正式对外公布大会的会期、议程
会议期间
人大 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举行若干部长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机关有关负责人介绍立法工作,邀请部分代表谈履职方面的情况等
政协 举行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记者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某一主题举行记者会
各代表团开放日 各省份主要领导就本省份的热点问题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受社会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会以个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
闭幕后
总理记者招待会
总理就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境内外记者提问
动向
今年首次通过微信 公众平台发布新闻
前天,“人大会议新闻中心”和“政协会议新闻组”分别在微信公众平台经认证后发布首条信息,这是两会新闻发布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的又一次尝试。
经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从31年前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始,两会的新闻发布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形式、发布渠道和手段的重大变化。
1983年首次引入新闻发布会
1983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京举行。当年两会首次引入新闻发布会这一形式,邀请和欢迎港澳台和外国新闻机构派记者采访两会。当年6月4日,两会首任新闻发言人——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副秘书长曾涛、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孙起孟,分别受各自会议秘书处的委托,同时向中外记者发布了关于召开两会的新闻。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举措。自那时起,两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一直延续至今,新闻发布会也成为历年全国两会发布新闻的最主要的形式。
1988年电视直播两会记者会
随着电视机在中国的日益普及,通过电视手段发布新闻开始成为两会新闻发布形式。1987年两会是首次通过电视实况的形式播放领导人举行的多次记者招待会。1988年的两会则首次引入了电视直播技术。中央电视台直播当年两会记者招待会,总理答记者问的场景通过电视向全国直播,这极大提高了政治透明度。
网页手机报发布两会新闻
时间进入21世纪以后,通过网页对两会的各类新闻发布会进行文字、图片和视频直播也逐渐成为两会新闻发布的重要形式,更加方便受众即时了解两会新闻动态。随后,通过两会新闻中心的网页、手机短信和手机报等方式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成了近年两会新闻发布的特点。
微博成代表委员发布信息渠道
微博从2010年开始成为部分代表、委员和代表团组发布信息的形式之一。手机客户端也从2011年开始成为新闻发布的又一尝试。2011年3月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就第一次推出了手机客户端,并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发布最新要闻、代表的建议、委员的提案以及相关背景知识。在随后两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一做法得到了坚持,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在今年,微信公众平台则成为全国两会新闻发布形式的又一突破。文/本报记者 孙昌銮
两会发布会谁最有可能提问?
1991年,时任总理李鹏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首次总理记者招待会,在场记者不过二三百人,内地、港澳、台湾和外媒各有一次提问机会。
1998年开始,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上升到4位数,出席招待会的记者也超过600人。根据北青报记者统计,从1998年至2013年,16年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共产生193个提问机会,平均每年12个,而参会记者却从600名扩张至三四千名,三百分之一的稀缺提问机会最终被谁拿到呢?
通过梳理历次总理记者会发现,近半的提问机会都给了外媒。比如在1999年朱镕基总理的招待会上,8个提问机会中外媒得到5个,而在温家宝两届任期内的10次总理记者招待会中,每年都有6到7家外媒获得提问机会。外媒中,美国媒体获得的提问机会最多,共有28次,英国媒体则获得17次。日本媒体每年几乎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提问机会,16年间共获得11次提问机会。
在过去16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获得一个固定的提问机会,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还曾是第一个提问的媒体。新华社以16年间获得13次提问机会在这项排行中位列第二,而《人民日报》以12次屈居第三,名列第四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8次提问机会。
而在获得提问次数最多的外国媒体方面,英国的《金融时报》以9次提问列榜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CNN及英国的路透社同样以7次位列次席。制图/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