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谈环境治理新思路:不能光靠“关停并转”
不能光靠“关停并转” 还需善用经济手段——代表委员谈环境治理新思路
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使得环境治理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一些代表委员表示,为遏制环境的恶化,光靠“关停并转”等行政手段不行,需综合运用环境税收、污染者付费等经济手段,才能收到标本兼治之效。
——期待环境税收“亮剑”
对企业关停并转,短期内能收到一定成效,但长期看并不好使。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很多地方提出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但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给政府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有些污染企业“运作一下”就过关了,有些老实的企业却被误杀了。
贾康认为,在行政手段之外,政府需善用经济手段,比如税收政策。不少人士呼吁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对于费改税,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改了之后水、电都会更贵。政府在改革的同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把握尺度,让大多数企业能够继续发展。二是同步提高低保标准,让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贾康说。
除了环保税,与环境有关的税收还包括资源税、消费税等。贾康表示,今年资源税改革会加速推进,将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消费税也在酝酿调整,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
“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本意,是要排污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但现实中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制约,很难做到每个污染企业都建治理设施,有的建成了也不能有效运行,“建而不用、用而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此,全国工商联今年两会专门有一份“对环保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提案。提案指出,要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需确立“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新思路。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第三方环保企业为了品牌声誉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政府从监管几万家排污企业到监管几百家环保企业,压力大大减轻。最后,污染企业实际付出的治理费用也会降低,因为环保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且大规模治理时各种采购成本会减少。
——创造环境让节能产品用起来
“要善于用市场节能,而不是靠政府节能。”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的一贯看法。
这次参加两会,冯军的建议带着浓浓的市场味: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模式、建立能源交易市场。当然,还有加快实施电能替代,让电动汽车等节能产品用起来。
“用电成本是烧油的1/6。”冯军表示,推广电动汽车的运用,能够解决汽车尾气这一重要的雾霾来源。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电动汽车上牌采取不摇号、免费等优惠政策,但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仍不多。“原因很简单,由于缺乏方便的充换电设施,大家担心电动汽车开出去就开不回来了。”冯军说。
冯军透露,考虑到电动汽车电池使用期限的问题,电力部门正探索与电池厂家合作,成立电池租赁公司,减轻消费者负担,让电动汽车更好地跑起来。 (记者何欣荣、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