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澜:让寒门出贵子 还需更多可操作性配套措施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让寒门出贵子
中新社记者 濮亚新
“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5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从前任总理温家宝多次强调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到李克强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增长的具体数据表述,中国教育经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这种倾斜,对应的是中国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状。
在中国,大批穷孩子依靠读书走出乡村改变个人命运,上大学也成为整个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支撑这个判断有许多数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
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调研结果也显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开始不断滑落。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已经到了仅靠个人努力难以改变的程度,良好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投入,低收入群体无法承受。
如果放任这种趋势,可以预见,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村的贫困家庭子弟改变命运的途径会进一步收窄,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就会离人们渐行渐远,贫穷的遗传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政策倾斜,不仅事关教育公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事实上,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去年已经部署实施,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13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进步不可谓不大。今次在此基础上再上层楼,可谓是在教育公平方面的迈出的一大步。
李克强5日承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列出具体的指标,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扎实的努力,让中国寒门出更多的贵子,还需要出台更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