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首个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经济新思路
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用1小时50多分钟作完了他上任以来、也是中国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最受关注的依然是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全球的决策者和市场人士紧盯这一数字以管窥中国政府新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势。今年设定的目标并未出乎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料,维持去年7.5%左右的增长预期。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观察人士指出,虽然数字没变,但是报告中围绕经济增长目标的新表述透露了本届政府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经济治理新思路。
报告指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这是“合理区间”这一经济学术语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记者说,置于合理区间中的7.5%将有不一样的内涵,报告点出了定调数字后的“左右”,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更多地将经济增速目标视为必保的最低水平。中国过去每年的实际增速一般都超过预期目标。
去年7月,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在公开场合首谈“合理区间论”,初步透露了中国经济宏观管理的新思路——当经济增长率仍在底限以上时,政府将主推调结构、促改革;而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则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
新政府已经对新思路进行了多次“演练”。当中国银行业去年6月出现“流动性紧张”时,政府没有条件反射式地注入流动性,而是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首次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八字方针。
去年,“合理区间论”的经济新思路帮助中国经济成功避免“硬着陆”,并为推动改革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今年,这一思路在宏观调控中将得到更加显著的体现,将更加明确地指导“新改革元年”的宏观经济管理。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对记者说,在深化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宏观经济环境,增长应该作为辅助改革的重要条件,而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这一思路也意味着中国决策者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将提高,宏观调控也将放眼长远,不再纠缠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对记者说,像金融危机中那种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估计不会再出现。
“去年以来,高层已经一再明确表示宏观政策要坚持保持稳定。”这位曾经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经济学家说,中国总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今年将不会轻易采取刺激政策,不会靠刺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不是当前的主要目标,现在的重点是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这一宏观经济管理新思路被一些经济学家概括为:既注重“底线管理”,也讲求“战略定力”。
迟福林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目前来看不太可能跌破7%“底线”的前提下,“战略定力”将发挥更大作用,具体体现在稳增长与促改革的关系,政府的工作重心将是锐意改革。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将政府今年的经济新思路概括为“守住底线,改革先行”。他认为,只要季度经济增长率维持在7%以上,且不出现迫在眉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就会推动实质性的改革,即使牺牲一些经济增长。
100多天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在15个领域提出60项任务,涉及330多项较大改革措施,旨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30多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多位专家认为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简政放权”在今年的推进将备受关注。2014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将其作为新年“当头炮”,并对相关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备受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也有望加快。两周前,此前一直因坐拥垄断之利而饱受争议的石化行业也迈出了改革步伐。中国石化宣布将利润丰厚的油品销售领域向社会和民间资本敞开了一扇小门。
这被一些外媒认为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最有意义的改革举措,是“历史性的一步”。也有人说,中国“新改革元年”的“大幕”由此拉开。(记者 张正富 郭信峰 吴植 参与采写:娄辰、李鲲、吉哲鹏、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