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权威解读:就业目标净增100万传递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与去年的目标相比,这个数字净增了100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这彰显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上调就业目标,这很不容易。
“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所以目标才会定得较高。”莫荣说。据人社部统计,我国每年初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左右,加上登记失业等人员,每年需要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近日也坦言,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起已经开始下降,但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位。经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将一直保持8亿人以上,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
“调高就业目标也显示出政府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充满信心。”莫荣指出,不断做大的经济体量是就业能够保持增长的重要条件。
莫荣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即便增速放缓,由于增量不减,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仍然能够保持平稳。而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就业数量还能增加,例如大力发展特别能容纳就业的第三产业。
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与去年的699万人相比,人数又增加了28万。
“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说,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手段。
杨雪梅代表认为,比较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应该是研究型大学占小部分,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该是应用实践型的——要跟市场更紧密地结合,才能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很多人还是认为读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个观念应该改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挺革呼吁,“国家应该把更多教育资源划给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对于农民工这一就业群体,全国人大代表、有“农民工司令”之称的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说,虽然现在农民工找一份工作比以往容易很多,但就业质量还不是很高。
“很多农民工还是在低端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随着经济转型升级,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可能进一步往内地或者国外转移,到时候,这些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可能就会面临就业难题,这是政府今后应该格外注意的问题。”张全收代表说。(记者 徐博、李亚楠、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