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八项“硬骨头”改革 最易遭抵触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两会,如果说最热的一个词,非“改革”莫属。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刚一结束,有记者就列出了报告中的高频词,“改革”一词一共出现了77次。这一点也不意外,谁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呢?
记得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发布的当天,我们的一位记者曾经约好了一位专家采访,准备问题单时曾经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我说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头三脚难踢,我们的改革从哪几项开始?
的确,我们过去总说先易后难,或先难后易。但是改革到今天,容易的早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题。难题也要有一个先后顺序,不可能336项改革齐刷刷下手,而是要有个统筹安排。
我提出那个问题的一个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这两“最”为什么要先改呢?我想起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培训。虚拟情境中,我们每位学员的手上都有四份工作,老师让排序,哪个先做:
第一件事,报纸上登了,我最喜欢的那个牌子的服装大打折,今天最后一天。老师说,这一类工作紧急,但是不重要。
第二件事,和夫人冷战,晚上说好要谈谈。这一类事情重要,关涉到生活的幸福,但不太紧急。再冷战两天也无妨。
第三件事,一年一度的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今天下午截止。这一类事情重要且紧急,得抓紧办。
当然,还有第四类,就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随它去。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要且紧急的是这么几项: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八项改革。这几项改革的共性究竟在哪儿呢?
第一,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难度最大,最容易遇到各种抵触。我举一个小例子:财税体制改革。1993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分税制,结果一提出来,一些地方的抵触情绪就很强烈。时任总理朱镕基花了74天的时间,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先后走了17个省区市,做说服工作。朱镕基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那段日子,叫“东奔西走,南征北战,苦口婆心,有时还得忍气吞声”,74天的时间朱总理掉了5斤肉。可以这么说,这一次全面深化改革,咱从硬柿子捏起。
这几项改革的第二个共性是,它们都是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意义的改革。我们有句话:牵牛要牵牛鼻子。说的是什么道理?抓问题要抓主要矛盾,为的是“一着棋活,满盘皆活”。例如,混合所有制盘活了,国企民企都焕发活力,就业压力就不那么大了。东汉思想家郑玄有一句话:“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就是这个道理。
改革是个苦活、累活、力气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把重要且紧急的活儿先干好,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会迎来崭新的局面。(中国之声观察员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