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医改深水区:医改难度仅次于政改
“医疗改革‘深水区’这个词已经听了很多,我真不知道这水能有多深,能淹死多少人?”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处处长董小平的话引来会场一阵笑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委员回答说:“水深到医改的各个方面都感到迷茫”。
他用橄榄球比赛来打比方,“医改枪一响,往哪跑的都有”,原因是各方都从自身利益出发。
“是不是公立医院还要国家控股?”董小平委员认为,引入民营资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要放权,“医院院长不要上级任命,甚至医院就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了,只有市场监管部门”。
这一看法很快被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孙丰源委员的发言否定:公立医疗机构完全是卫生部门管吗?“不是,现在财政也管、发改委也管、社会保障也管,多头管着你怎么办?”
事实上,这种态度的背后,是医院一旦脱离体制,将很难得到国家政策优惠和资源支持的尴尬现状。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委员坦言,体制政策的束缚,还没有给民营医院发展起来的空间。
“你去民营医院了解,最希望的就是医生多点执业,吸引优势医疗资源。”孙丰源说。但现实情况是,医生根本出不来。
“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华西口腔医学院院长周学东委员说。单位有的老专家在民营医院挂着名,每月赚好几万元,但一生病了还是打电话让单位安排会诊、住院,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
赵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对于这些讨论,我们单听谁说都觉得很有道理,但综合起来一改就困难重重,发言中的矛盾体现了很多的“点状思维”,可怕的是很多“点状思维”都在影响顶层设计。
“什么是‘点状思维’?”一位女记者问赵平。
“‘点状思维’就是我只看到你这个女人很漂亮,但我不知道你是个很歹毒的女人,我要是娶了你就毁了一辈子。”赵平哈哈一笑,“这仅仅就是个比喻啊。”
最后,他总结道:“医疗改革比经济改革更加困难,只是亚于政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