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敢于“自我革命”
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逐一变成现实,关键是真抓实干,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77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在半个月前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就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做了专题讲授。
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规格最高的全面深化改革动员大会,昭示着一场决定“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如期实现的全面深化改革“大决战”已然拉开大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十八届三中全会明晰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蓝图,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并确定了16大类改革、60项改革重点、336项具体改革举措,既目标明确,又操作性强,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好的改革方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一个好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仅仅是开始。清除各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冲破各种既得利益阻力和藩篱的硬仗还在后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上告诫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行动起来。
要将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付诸行动,首先,要吃透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学习全会精神要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要看到,改革的“时间窗口”不会总向我们敞开,如果不抓紧时间统一认识,行动起来,任何无端的争论或坐而论道,都会贻误改革战机。因此,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
其次,要找准全面社会改革的突破口,力争初战告捷,让群众看到改革希望,尝到改革成果。36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选对了当年亿万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又“包”进城,在当时的国营企业推行承包制,让城乡居民都尝到了“放权让利”的甜头,使改革开放事业落地生根并成就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史为鉴,全面改革从哪里开始?就应从习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全社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第三,要敢于“碰硬”,要敢于啃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障碍是既得利益及由此形成的垄断势力。当前腐败问题在一些领域多发、频发,主要原因是不完善的体制导致的权力垄断和权钱交易。必须秉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坚决打掉阻碍深化改革背后的垄断势力和利益集团。只有彻底清除垄断势力和既得利益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第四,要敢于“自我革命”,改革者自我改革。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还权于民众、还权于社会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触及利益最多的可能是政府和干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有些政府部门和有的官员已感到“舒适度”下降,有的地方和部门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这说明,要想使全面深化改革不走过场,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要自觉过“自我改革”这一关,敢于自己拿起手术刀,忍痛割去自身存在的“病灶”和“毒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我们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维定势。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文/韩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