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加快发展“仿制药”应对重大疾病攀升形势
“随着我国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现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国强调的‘新药创制’引导方向应该尽快改变,从而转向加快发展‘仿制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建议说,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仿制药”在快速满足医疗需求、压低药价、降低医疗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大力发展。
刘革新介绍说,仿制药是指“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原研制药企业之外的企业生产出的仿制品,也称非专利药。他说,仿制药是全球巨大的社会公共财富,具有价格较低的优势,其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支出、维护广大公众健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原研药相比开发仿制药所需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符合我国正在面临重大疾病攀升、医疗成本较高的严峻形势。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医药的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管,刘革新长期跟踪研究欧美国家的医药产业和相关政策体系。他说,在欧、美等近几年医疗保健费用飞速增长的发达国家,也是鼓励广泛使用高质量的仿制药,以满足治疗需求,并达到压低药品价格、降低医疗成本的效果。截至2012年,仿制药已占美国处方药市场份额84%,节省医疗开支近2358亿美元。
“相比之下,我国更强调‘原研药’不仅上市延缓,其医疗成本也居高不下。”刘革新说,我国2001年以来开发的984种新药研究证明,只有17钟新药被认为疗效得到“真正提高”或改善。“仿制药恰恰是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检验验证过,生产制造成本不仅远低于‘原研药’,其疗效往往要优于那些高昂的新药。”
“我们急需转变国家‘新药创制’引导方向,强化仿制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升我国药物研究的整体水平。” 刘革新代表建议说,我国一方面应对仿制药的质量要求和监管应逐渐与国际接轨,以高标准和科学的药品审批审评管理规范要求国内已有的药物研究团队开展更加科学和专业的药物研究,产出高质量的仿制药,在解决我国人民群众治疗需求的同时,开展国际化进程,做大做强民族制药工业。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改革我国市场准入机制,制定高质量仿制药和优秀创新药物的快速审评和合理定价制度。(记者侯大伟、赖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