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官员:控制特大城市人口“关门”非上策
“北京现在常住人口2100多万,其中三分之一是常驻北京的外地人口,解决户口问题是他们特别期盼的。我认为,应该打破户籍制度,实现全国统一管理。”一段话几经斟酌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荣华轻轻握了握右拳,面对记者的录音笔开了口。
荣华说:“这几年,北京市在户籍方面开了不少的口子,比如对于科技人才,比如对于也许并非高学历但有才能、对北京做过贡献的,再比如在北京纳税几年到了一定程度又解决了一定人口就业的,都能解决北京户口,但终归这还是少数人群的红利。其实这几天北京团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
让来自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的人大代表谈当地户籍改革问题并非易事《经济参考报》记者两人一组,分三路出击,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前一天分扑北京团、上海团和广东团,屡屡碰壁。
广东团受访者均笑而不语,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世雄丢下一句“这你得去问公安局”转身而去。本也不愿作答的荣华苦于记者的软磨硬泡,才勉为其难地接受采访。
“我在区县工作时间比较长,发现对于社会建设来说,主要是管理和服务。管理方面,有户籍的人和没户籍的人享受的社会待遇不同,就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不平等,这给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服务方面也一样,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制度政策上仍然保证不了。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问题。因为没有户籍的人总是在流动,没有户籍很多事想做也做不了,打破限制之后这些流动的人就有机会安定下来,社会也会更稳定一些。”荣华继续说。
在上海团,记者同样遇阻,百折千回后方才和最晚离开会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进行了简短交流,得到些许回应。
“我觉得既要遵循中央的基本指导精神,要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但也不能彻底‘关门’。”邵志清说“上海采取的积分制还是很科学的。‘门’没有关死,外来人口到了一定的年限,满足条件后,经过一定的程序是可以取得户口的。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阶段,对于户籍,都应该是‘控制’而不是‘限制’。”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建议要逐步缩小户籍与非户籍人员之间的市民待遇差距,如工资水平、社保、子女教育等。如果这些差距小了,我相信很多人也就不在乎户籍了。因此,这也是必须要改革的。”邵志清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