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决心释路径:李克强“解码”改革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展决心释路径:李克强“解码”改革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欧阳开宇
“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在回答有关中国政府改革新举措的问题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挥动手臂坚定地说。
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举行总理记者会。在答问环节,李克强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13次提及“改革”。
实际上,改革也成为这场记者会的“主线”。
10时30分许,身穿深色西装、系蓝色领带的李克强面带微笑步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现场骤然响起的快门声拉开了记者会的序幕。
在今天100多分钟的答问中,这位50多岁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央政府“掌门人”回答了中外记者关心的10多个问题。
几天前,在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交出的本届政府首份“成绩单”中,“改革”一词出现的次数高达77次。
为何改革一词汇如此高频?在今天的记者会上似乎能找到答案。
“国际上出现了一些舆论,说中国经济可能要硬着陆,还给出了指标,说(GDP)增长可能只有3%到4%。”上任总理一职已有一年的李克强今天谈及履职感受时说。
接着,李克强从中央财政收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用电量、货运量等几个指标描述去年中国经济遭遇到的“过山车”般情形。
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当前最大的挑战依然是“经济下行压力”,在此情况下,“宏观调控确实面临多难选择”。
正因为有巨大挑战,改革更需要魄力。“当然,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你放权,有些人的权就少了。”李克强表示。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中国总理的态度是“义无反顾”推进改革,继续啃“硬骨头”。
这番表态也与“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举相呼应。
正因为有巨大挑战,改革更需要定力。李克强回忆30多年前自己当村干部的经历时说:“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李克强说。
正因为有巨大挑战,改革更需要智慧。中国政府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对于李克强来说,这些都是“高难度的动作”。
正因为有巨大挑战,改革更需要细化路径。“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回答相关提问时,李克强熟练地列举出政府将在“推进简政放权”、“财税金融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等诸多方面持续发力。
改革,无疑成为当天记者会上最为“关键”的词汇。
当日有美联社、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多家境外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这也被看作是中国总理向外界“解码”改革,宣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