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习近平欧洲之行:一桥飞架中欧 联通两大文明(3)

2014年04月03日 09: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一座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追寻历史脉络,探索文化基因,感悟民族精神。

  柏林,一场与汉学家和孔子学院代表的座谈,一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也是一次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思索。

  “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还在对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理解。芝麻开门,答案就在这里。”习主席说。

  听完汉学家代表发言,习主席从容讲述他眼中的“文化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他讲起对中国的偏见:“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一刻,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他说到“盲人摸象”:“看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落论’这样的说法,要抱着一种平常心,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开放理解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自信,尽在一个个访问细节之中。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和比利时王室举行的盛大国宴。中华文化风采,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在法国,与奥朗德总统共同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座谈会时,习主席逐一罗列法国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名字。台下法国听众激动不已,奥朗德总统带头喝彩鼓掌。

  在德国,他讲述了读《浮士德》的故事。“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走了30华里去借这本书,书的主人走了30华里来取回这本书。”

  荷兰,郁金香的国度。彭丽媛应邀为新培育的郁金香命名,“国泰”这个中国名字,寓意中荷国泰民安。

  中欧关系发展,始终伴随着东西方的文化认同,如同两条交汇的河流,奔腾不息。

  “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半个世纪前,中法关系的开拓者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正是站在民族文化与国家关系无法割裂的战略高度,共同揭开了中法关系划时代的一页。

  从里昂中法大学,到戴高乐基金会,访问中,文化交流和中法友好难分彼此。99岁高龄的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历时27个春秋,把《红楼梦》翻译成法文;九旬高龄的艾莱娜女士十几年风雨不辍,坚持到中国驻法国使馆教授法语课……习主席深有感触:“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

  中比人民珍贵友谊,同样离不开文明的共荣。2009年,习主席在会见阿尔贝二世国王时,向他赠送了一本珍贵相册,其中收录着半个世纪以来比利时王室成员的访华照片。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巍峨的长城、高耸的大雁塔……一张张照片,记录了比利时王室成员同中国深厚友情的历史瞬间。

  习主席夫妇同菲利普国王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并肩漫步比利时天堂公园大熊猫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一幅中国水墨画。

  中国,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关于文明的演讲,浸润着习主席对中华文明深沉的深思——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布鲁日欧洲学院,关于中欧青年人交往的寄语,表达着习主席对中欧未来的期待——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和欧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飞架一座前所未有的友谊合作之桥,把中国和欧洲人民的共同梦想更紧密地联通起来。(杜尚泽)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