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首访英国 签大单务实合作促中英关系升级
6月17日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出席英中工商界欢迎晚宴并致辞。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马海燕)明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在核电、高铁、基础设施、城镇化等领域展开合作,建立人民币清算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首次英国之行,可谓成果满满。此间学者认为,李克强此访对中英关系发展将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注意到,17日一天内,李克强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首相卡梅伦举行超过五个小时的会晤、见证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共同会见记者。此举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务实、高效的作风,也符合英国人务实、理性的传统。
崔洪建告诉中新社记者,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英合作不仅对双方而且对中欧乃至全球都有扩散效应。现在的中英合作是深度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科技、医学、航空、教育等各个领域。双方有必要、也有能力推进包容发展,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对于英国来说,抓住中国深化改革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将有助于英国的经济复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采用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铁、基础设施技术,将有助于促进英国的城市发展;推动人民币离岸结算也受到英国欢迎,有利于巩固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
“中资银行在英开设分行、参与英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于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拓宽投融资渠道、参与国际金融服务业、了解国际游戏规则、平等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长远意义。”王义桅表示,李克强与卡梅伦的“超时”会谈,更说明双方都极为看重此次见面对于两国长远战略发展的意义。
李克强此访期间,双方将签署40多个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协议,涉及能源、投资、文教、高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总金额300多亿美元,为历年之最。
众所周知,中英双方经济互补性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英财金对话、中英商贸联委会和科技联委会等健全的经贸对话机制运转顺畅。目前双边贸易额已达70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已经超越荷兰成为欧洲仅次于德国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王义桅认为,能源、高铁、基础设施等合作协议签署后,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将不是问题。而这些投资将产生联动效应,撬动其他行业的投资,带动双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英国有句谚语: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在李克强和卡梅伦共见记者时,李克强借用一条英国谚语来比喻中英关系。他认为,中英合作基础好,潜力大,未来大有可为,两国应该共同抓住机遇,努力进取,推动共同增长、包容发展的中英关系不断走上新台阶。
卡梅伦也承认,双方在核电、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他承诺,将推动中欧自贸协定谈判开展,更好实现互利双赢。
崔洪建说,中英两国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之际,双方领导人秉持务实、开放、理性的态度,立足长远,平等合作,深化双边合作内涵,积极推进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的落实,未来有望带给双方另一个不一样的、让彼此都受益的10年发展。(完)
专题: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