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总理三场重要会议讲话透出的变与不变

2014年11月15日 11: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1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1月13日,李克强总理密集出席三场重要会议——第九届东亚峰会、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这三场会议上,李克强都发表了讲话,针对不同的群体,提出了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的倡议和建议。

  在第九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提出,东亚国家要把握好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方向,促进地区和平安定,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经济社会等领域合作,为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东亚地区而努力。

  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针对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李克强共提出了六项建议,包括尽快启动制定《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第三份行动计划(2016-2020),引领双方关系未来发展;中方愿与东盟商谈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建议双方继续用好高官会等机制并成立工作组等。

  在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强调地区各方应牢牢把握互利合作的大方向,开展相关领域务实合作,朝着东亚共同体的目标稳步迈进。倡议明年与马来西亚联合举办东亚投资高层论坛;建议中日韩三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加强沟通,探讨制定“东亚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议实施“东亚减贫合作倡议”等。

  通观总理的讲话,我们感受到中国外交的气场越来越大,在国际事务中积极有为、主动开拓的外交姿态进一步彰显。纵览这些倡议、建议,我们发现中国外交“构造规则”的信号不断释放。过去我们通过外交活动输出的多是理念、项目、氛围,现在加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提出理念、打出项目、营造氛围”的传统交流模式开始向“理念引领、项目支撑、规则构造、氛围营造”转换。而规则的构造能力,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的主动性、主导性进一步增强,中国政策的透明度、信任度进一步提高。

  主动,源于地位更加重要。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地位已是今非昔比,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遍期待一个“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如何发挥作用?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主动出击,通过多种渠道宣扬中国的主张,在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上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各种各样的倡议,并带头落实。

  主导,因为责任更加重大。地位不仅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担当。中国外交始终是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的,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发挥中国更大作用。在13日的三场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了多项体现中国责任与担当的决定,如中方愿牵头落实东亚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和扶贫等三项建议;明年愿向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3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等。

  不论是主动还是主导,体现的都是中国的坦荡与真诚。作为朋友,作为伙伴,最重要的就是坦诚,不能一方热情洋溢,一方冷眼旁观。尤其是国与国之间,更应真诚理性地看待彼此利益关切,致力于包容互敬、和睦共处。存在分歧是正常的,但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求取最大共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中国古训说‘里仁为美’,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以诚相待、求同存异之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爬不过去的坡。”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但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人或组织或国家的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尤其是在塑造地区格局、世界格局,促进国与国之间文明和谐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规则的标志性力量殊为重要。构造规则,透出的是远见卓识,是意气风发,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注定要负起的重任。且行且远。安传香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