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习近平访问新西兰:中新友好掀开新一页

2014年11月19日 08: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和新西兰相距遥远,但两国友好关系和紧密合作历久弥新,在新的发展时期,中新两国友好故事正掀开新的一页。

  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席托尼·布朗说,谈到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两个关键词很重要:开创性与示范性。在政治上,新中两国领导人从战略角度审视合作,互相尊重对方关切;在经济上,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并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如今,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也是新第一大海外留学生来源地和第二大游客市场。“新西兰经济的成功有赖中国的发展机遇,新西兰的先进技术经验也能助力新中合作。”

  “在自贸协定的推动下,新中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额已超过200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86元人民币),这比自贸协定签署前提升了数倍。”新西兰工党议员戈夫曾参加新中自贸协定谈判与签署,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新西兰借中国经济增长的东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放眼未来,新西兰希望进一步开拓中国的巨大市场,如扩大食品出口、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等。

  新中商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会长黄玮璋介绍说,新西兰主要对华出口乳制品、羊毛等农牧产品,中国向新西兰出口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制成品,双方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此外,新西兰的商贸结构便于中国投资,反过来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加之新西兰的投资环境较为宽松、多元,很多在新西兰发展的中国企业都取得了成功。

  今年初,人民币与新西兰元实现了直接交易。戈夫表示,这一进展说明,两国成熟的经贸关系有利于降低两国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为中国金融机构在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双边经贸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银行新西兰分行筹备组组长王磊说,中行在新西兰设点,既是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也是全球银行业本地化的表现,希望借此深化中新商贸合作,更好地把握时代的经济脉搏。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新西兰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新西兰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秦对记者表示,新西兰和中国签订了旅游最惠国待遇协议后,中国公民赴新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多年来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截至目前,海外游客在新消费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其中中国游客贡献良多。

  友好交往不断深化

  今年10月,一部57年前拍摄的新西兰老电影被制作成数字光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这部名为《走进红色中国》的纪录片全长28分钟,由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于1957年访华时拍摄。这部纪录片是由西方国家最早拍摄的关于新中国的纪录片之一,客观呈现了新中国面貌,打破了冷战背景下西方对中国的片面印象。当时,访华团员到访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同普通中国百姓交谈,观摩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并参加了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利族女性黑瓦德夫人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一件新西兰民族服装披肩。2013年,这件象征着新中友谊的披肩返回新西兰,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进行了展览。

  新西兰中国友协是新西兰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见证者。早在上世纪20年代,新西兰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就来到中国,从此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在艾黎的倡导下,新中友好协会于1952年成立,其宗旨就是维护和传播中国的正面形象,促进新西兰同中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新中友协积极在中国贫困地区开展扶贫活动,共建山丹培黎学校,设立中国研究奖学金,推动汉语教学,鼓励民间交往。新中友协主席荣大伟说,新中友协在新时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向国际社会更好地介绍中国。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不断加深。

  在新西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备受青睐。新西兰现已建有3所孔子学院和15个孔子课堂。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立3年来,该院主办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新西兰民众人数都直线上升。明年将有更多的新西兰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托尼·布朗评价说,孔子学院蓬勃发展,汉语热不断升温,这印证了新西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即中国的强大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繁荣有利于新西兰,双方应当长期友好合作下去。

  (本报惠灵顿11月18日电)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