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级“三公”预算降近15% 公车预算降幅最大
昨天,市人代会审查“关于北京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根据预算草案,今年全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安排8.27亿元,较去年大幅降低14.92%。同时,在今年的预算中,公共交通补贴支出首次说明去向,主要用于安排本市地面公交运营及服务企业补贴、郊区县客运石油价格补贴、轨道交通运营及服务企业补贴、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
财政收支
【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310亿元,同口径增长7%以上。同时根据财政部要求,自2015年起将部分政府性基金收入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非税收入。按照新口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513.5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1.4亿元,增长14.9%。
财政收入与GDP同增7%
可以看到,今年北京的GDP预期与财政收入预期,都同比增长7%,而往年财政收入增幅都要高于GDP增幅。对此财政部门表示,这是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了当前综合的经济运行情况,也与今年财政预算编制更加积极稳妥且留有余地有关。从政策调整看,“营改增”试点改革将扩围至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业,在本市产业结构中三产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减收影响尤为突出。在目前中央尚未明确具体改革政策的情况下初步匡算,预计“营改增”试点改革扩围拉低财政收入约3.2个百分点,预计减税额将超过百亿元。
同时,对信息服务业等六个行业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费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政策,也会进一步减少财政收入。
预算亮点
1
“三公”预算
公车预算降幅最大达17.39%
2015年本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经费预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今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8.27亿元,较2014年预算降低14.92%。
财政部门介绍,其主要原因是今年本市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要求,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规模,同时在本市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出台前,严格控制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工作,全面暂停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工作。
具体来看,三公三项支出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降幅最大。因公出国(境)费用1.52亿元,较2014年预算降低1.94%;公务接待费0.62亿元,较2014年预算降低17.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13亿元(其中:购置费0.05亿元、运行维护费6.08亿元),较2014年预算降低17.39%。
据介绍,三公降低得益于本市严格贯彻中央和本市厉行节约的规定,各预算部门“三公”经费“零增长”。年度执行终了后,“三公”经费结余资金统一收归国库,不再结转下年使用。此外还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建设、改造、装修及节庆、论坛、展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2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机场拆迁等斥资逾50亿
今年本市在预算报告中,首次专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金安排做出了专门说明。2015年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本市将安排资金61.0亿元。
一方面为支持“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提供资金50.7亿元。这包括支持交通率先突破,推动新机场拆迁,打通国家高速路网和干线公路“瓶颈路”、“断头路”;支持生态率先突破,保障张承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林建设;支持产业率先突破,打造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平台,推动企业对接区域产业项目。
另一方面,为了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安排了资金10.3亿元,这主要用于支持区县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产业疏解和人口调控等工作。
3
生态建设资金
108亿用于大气治理和减排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本市安排资金384.4亿元。其中,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资金108.5亿元。主要用于保障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农村减煤换煤工作,支持高污染企业退出、工业企业环保技术改造、污染扰民企业搬迁等项目,支持老旧机动车淘汰20万辆,加强工地扬尘管理;支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动既有节能建筑热计量及农宅抗震节能改造。
热点回应
公交票改后政府补贴下降
针对当前部分热点问题,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予以了回应。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完善,公用事业财政补贴呈现“规模大、增速快”的特点。2014年,市财政以地面公交为试点,通过合理划分政府与企业职责,实行了财政补贴机制改革,政府对地面公交的补贴规模较年初预算有所下降。另外,再加上公共交通票改政策的实施,2015年本市针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资金规模较去年执行情况呈下降趋势,节约了部分财政资金的支出。新票制后,2015年公共交通补贴支出首次说明去向,主要用于安排本市地面公交运营及服务企业补贴、郊区县客运石油价格补贴、轨道交通运营及服务企业补贴、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
两会观察
代表审“账本”需做哪些功课?
每年两会的会期短议程多,人大代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懂预算这本专业又枯燥的“账本”,成为考验其“功力”的大考。京华时报记者帮您了解会前市人大代表需要补习哪些功课来看懂“账本”。
知识点补习
会前视察+预习资料
为便于代表在人代会上审议预算支出安排是否合适,在会前,市人大常委会会组织一些代表参加与预算审查有关的代表视察活动。比如对于文化大额专项资金,市人大代表会来到使用财政资金的文化公司,看看相关财政资金该不该花,花在哪里,花得怎么样。
为保证代表审议意见专业、客观,财经代表小组还会召开若干次会议,对于部分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事前评估,或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聘请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估。
在市人代会召开前的分团会议将“辅助资料”提前发给代表预习功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第一年,为了让代表上会准备更充分,事前还专门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考前热身”
预算初审+会前集训
除了这些基本功课的补习,市人代会召开之前还有一项“热身”。
根据预算法规定,市人代会召开前一个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进行预算初步审查。参加会议的主要为财经委员会委员、预算监督顾问、财经代表小组成员,市人大代表在三天里集中围绕2015年政府计划干什么、预算怎么花展开热议,提出意见。如市人大财经委建议,加大治理“城市病”的财政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城乡接合部原煤散烧、污水直排入河等环境问题。此外,市人大各专委会也要参加预算初审。
同时,今年首次把财政局落实初步审查意见的反馈情况印发全体代表。就是说,在代表拿到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时,也能更加清楚地获悉,事先提出的关于预算调整的建议是否予以吸纳、未被吸纳的理由,以便对新的报告修改情况更加熟悉。
京华时报记者孙乾
专题:2015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