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国是:依法治国凝聚复兴力量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如何协调推进立法司法领域的各项改革?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请听代表、委员的声音。
依法治国凝聚复兴力量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社会公平正义,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逐步变成现实。重庆团杨帆代表提出,要提高立法质量,注重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一致性,“中国梦靠真抓实干。依法治国要坚持评估与执法监督,推动公正司法的效果。”
“法治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全面小康的列车才会安全平稳。”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说,这两天讨论的立法法,将规范政府部门出台法规规章的行为,解决立法“任性”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
法治和改革应该协同促进。湖南团何寄华代表认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法法实施后首次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入2.0时代。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设需要拿出改革魄力!”
如何将法律法规与地方特色有机结合,让地方立法摆脱“群体利益、领导意志”的干涉,是地方立法过程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广西团朱惠英代表认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立法工作产生了倒逼。必须建立符合群众利益、维护法律权威的法律制度,才能让全社会享受到依法治国的红利。
来自基层的辽宁团代表吕树江告诉记者:“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都有着无声的示范作用。”他认为基层官员更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信仰法律、恪守规范的好榜样,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日渐养成相信法律和崇敬制度的好习惯。
法治观念夯实执政根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基层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有些基层党员干部不依法办事,甚至贪污受贿,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陕西团代表周喜玲提出,其所在县近两年查办了十几起村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优化了基层法治环境。县里每年还组织村干部培训班,明确违法犯罪边界、如何依法办事。“村民们都反映,现在村干部不敢搪塞了,规范执法意识强了,村务公开更透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执法守法,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山西团熊继军代表认为,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人员应该在头脑中绷紧法治这根弦,才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普通群众在心中信仰法律,才能守法用法。尤其是公权力的行使者,必须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共产党人最讲规矩,最敬畏规矩。”全国政协委员白鹤祥向记者介绍,依法治国理念最终落脚点是形成制度成果,使法治思维得以固化,通过建章立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深入发展。
(综合本报记者潘俊强、李坚、成慧、吴丹、侯琳良、白之羽、刘洪超、郑轶、曹平、黄娴报道)
专题:201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