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会调查:探秘中国官员微信朋友圈

2015年03月14日 1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探秘中国官员微信朋友圈

  中新社记者

  全国两会期间为自己省份打起了广告的海南省主政官员,自然不会错过微信这种新潮工具。当被中新社记者问及是否用微信时,罗保铭书记就说,不但看微信,看到好的还会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呢。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已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交工具。每天醒来,看看朋友们在做什么;节假日,看看微友们各地游玩的见闻,这些都成了生活常态。这股潮流也漫进政府机关,今年两会期间,有些官员身份的代表、委员们纷纷伸展出微信绝技,成为会议的一道别样风景。

  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算是一位“资深”微信控,他告诉记者,在微信朋友圈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他就用上了。打开他的朋友圈,里面不光有很多巴西风情的美丽图片,还有世界杯盛况。

  “微信是个好东西,因为在国外与国内的通讯联络中,别的联络方式都要收费,而微信联络最快捷,成本也是最低的。”李金章对中新社记者说。

  在他的朋友圈里,不光有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还有使馆同事,以及在巴西的华侨华人等。另外,中国驻巴西的使领馆也有一个微信平台,在和中资机构、中巴企业联系时都用这个微信平台。

  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也在一年前成为微信用户。他主要用这种工具和国内的朋友们交流,也转发一些文化类的信息。

  在日本,除了开记者会解答中国热点问题外,程大使所在的中国驻日使馆还建立了微信平台和微博,平时除向在日华侨等发布一些提示性信息外,还向日本国民介绍中国的文化,增进双方的了解。

  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没有微信朋友圈,但他很愿意谈这方面的事。他对记者说,大使处在外交第一线,在驻在国要更好地履行使命,就要广交朋友,深交朋友。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手段的更新换代,外交官充分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实现对外交往不拘泥于僵化的外交方式,对大使的职责和能力来说是一种考验和必然要求。

  不仅是从事外事工作的官员,许多在国内工作的官员也加入这场热潮。刚刚履新的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就加入了微信队伍,他主要用微信和家人交流,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的他,以前在微信朋友圈里加了不少学生聊聊课程研究。

  资深网民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创建了一个200多人的微信群,被民众亲切地称为“微信书记”。陈俊卿说,在上饶,微信已经成为所有干部工作的工具。他建的微信群已经发展到千人规模。

  “我们建微信群,就是要达到干部问政零障碍,干群之间的联系零距离,信息宣传零时差,还有零等待,实现‘四个零’的作用。”陈俊卿说。

  南充市副市长朱家媛不仅自己看,还向大家推荐公众号“政商内参”。她表示,里面推送新闻非常及时,阅读起来很快捷方便,“让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到各种政商新闻”。

  实际上,类似微信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甚至已经写入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报告,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跟上这种潮流,一些官员变成“自媒体人”,其实也是“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

  陕西省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表示“自己不怎么用”,但相当重视这种工具,他下属的新闻科每天都会搜集有关宝鸡市的各种正负面报道,其中会涵盖“朋友圈”、“微博”上搜集来的信息,“尤其是反映群众在宝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批示、反馈到区县”。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看来,微信也可以成为与媒体打交道的“新招”。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向邵志清要相关材料。他就问记者:“要不加微信,我直接在微信上现在就能发。”立刻,现场的场面变成了大家立刻掏出手机“扫一扫”。对于这种采访方式,媒体评价说“萌萌哒”!

  由于新媒介上有海量信息,内容纷繁驳杂,许多官员也呼吁,要甄别有益和不良信息,让更多正能量在微信上传播。这一点,中央领导层显然已经意识到,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提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河南开封市政协副主席蒋忠仆表示,拿不准的东西,坚决不要转,一定要根据自己对社会、知识、伦理的认知去判断内容的真假。另外,一些提供科学知识的、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乐观美好的文章,可以积极弘扬和传播。

  亦有代表认为,转发东西得自己先甄别一下。有些东西一看就是胡说的,不仅不能转发,最好要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明情况,辟辟谣。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时代必然的产物,从个人来说,我们应该尊重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也要主动去适应这种新形态。”蒋忠仆表示。(完)(中新社记者欧阳开宇、高红超、董冠洋、韩璐、李凌、曾鼐、刘占昆、蒋涛、刘旭、赵晔娇等参与采写)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