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三代人的不同使命
中新社拉萨3月27日电 题:西藏三代人的不同使命
中新社记者 唐朝杨 白少波
“如果说爷爷那一代是西藏的拓荒者,那么父亲这一代就是西藏的建设者,而我们将会是西藏新发展的推动者。”
衡仓美子,一个土生土长的“90后”藏族姑娘,却有一个不那么地道的藏族名字。在“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临之际,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
“很多人都觉得我的名字奇怪,不像藏族名字,其实衡是爷爷和爸爸的姓,仓是妈妈藏族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美子是父母希望我是一个美丽幸福的孩子。”衡仓美子名字的含义,折射出西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迁。
衡仓美子对西藏最早的直接印象来自于爷爷的回忆。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的第二年,衡仓美子的爷爷23岁,响应国家建设新西藏的号召,随部队离开故乡江苏,历经一个多月来到西藏。
“几千公里的山路,随时有可能遇上塌方、雪崩、泥石流,一路的颠簸再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人无力到连呼吸都觉得辛苦。”爷爷当年的进藏路让衡仓美子印象深刻。
为了能更加安心留在西藏,衡仓美子的爷爷在进藏的第三年便将妻儿都接到了拉萨,直到1985年,那一年爷爷退伍,衡仓美子的父亲也顺利考上大学。
“那时西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条马路,一间间新房,往日的萧条和凄凉早已不见。”衡仓美子说,“离开时,爷爷没能忍住泪水。”
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西藏拓荒的使命,然而近30年的西藏生活让这个家庭对这片土地难以割舍。1989年衡仓美子的父亲大学毕业回到西藏,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西藏是填满爸爸所有记忆的故乡。”
二十多年里,衡仓美子的父亲不仅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还和一位藏族姑娘成婚,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西藏这片土地。
在衡仓美子父亲这一代人的努力下,西藏开始步入现代化。衡仓美子说,2009年,70多岁的爷爷重新踏上了西藏这片阔别了近三十年的土地,一下飞机就让儿子载着他到拉萨城区里转转。
然而与内地相比,西藏依然有差距,要想追赶还需一代代人戮力奋发。去年,衡仓美子从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西藏,成为一名银行职员。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西藏新一代年轻人,衡仓美子循着爷爷和父亲的足迹,对所处的时代有着更多的思考。
“这份事业值得去耕耘。”衡仓美子说,如今西藏的发展不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西藏的定义变得更广,金融行业在西藏已进入提速发展的阶段,民众投资理财的观念日趋显著。
“我们这一代是在新西藏的襁褓中长大的,更应不负前辈的付出,努力让西藏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变得更好。”衡仓美子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