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四川到尼泊尔:国际医疗救援中的中国行动

2015年05月29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成都5月29日电 题:从四川到尼泊尔:国际医疗救援中的中国行动

  中新社记者 徐杨祎

  在四川省卫计委应急办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只白色的“纸龙”,上面写满了尼泊尔志愿者的名字。这是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结束在尼泊尔的医疗救援工作返川时,几名当地志愿者送给医疗队员的礼物,象征着他们短暂却深厚的友谊。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震后第二天,中国政府医疗队首批60名队员在四川集结,并于27日17时抵达尼泊尔杜力克地区。这支医疗队以四川卫计委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队队员为主,是中国唯一能够在海拔3500米安营扎寨、在海拔4000米高原紧急施救的队伍,涵盖急诊、ICU、骨科、放射检验、疾控等多个领域。

  在尼泊尔开展医疗救援的13天中,这支中国政府医疗队共救治伤员694人,其中重伤117人、轻中度伤者577人,开展医疗巡诊2603人次。

  “同行认可我们,尼泊尔当地老百姓也认可了我们的工作。”四川省卫计委副主任、医疗队队长杜波表示,此次赴尼泊尔开展医疗救援是中国政府医疗队首次承担跨境医疗救援任务,“这一切,取决于坚实的基础、充足的物资装备,还有我们在汶川地震后累积的丰富经验。”

  此行赴尼泊尔,医疗队在接到任务的8小时内就完成了价值480余万元人民币、12.3吨医药后勤物资的筹备工作,并携带了DR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麻醉机等32台医疗设备。

  “地震导致的伤情很有特点,所以一些大型设备必须要带到前线去。”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助理、医疗队院前医疗主管陈康告诉记者,DR机有一吨多重,30多个队员想搬都搬不动,“好不容易把机器打包搬到机场,结果又进不了机舱。”陈康说,医疗队最后找来工程师为这个大家伙根据机舱尺寸重新打包,“必须要把它带到一线,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救治更多的人。”

  事实证明,这些“大家伙”在之后的救援工作中发挥了出乎意料的作用。此后数日,医疗队又紧急协调了5.55吨生活物资和医药后勤保障物资,分四批运至尼泊尔,为医疗队的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到达杜力克地区后,医疗队兵分两路,一路救治伤员,一路搭建帐篷医院。由于杜力克地区是山地,没有适合搭建帐篷医院的开阔地。根据汶川震后累积的经验,医疗队决定依坡而建,将帐篷医院分为三个平台,并设置四个区域:门诊区、治疗区、病房区、生活保障区。

  “将帐篷医院分区,按照病情院前分诊,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副主任、医疗队病房医疗主管金晓东告诉记者,医疗队的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一人一岗多责,到位之后,每个人要干什么大家都清楚,不会一窝蜂地去做同一件事。”

  随后,医疗队与杜力克医院在加强合作、相互补充、尽力救治伤员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起双向转诊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除医疗救治外,震后疾控防疫亦是关键所在。抵达杜力克第一天,由5名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防疫组立即展开驻地及周边饮水、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疗队卫生防疫组组长祝小平说,有些“汶川经验”在尼泊尔得到了复制,比如在驻地和安置点做到“五有四强化”,即保证有饮用水、有安全的食品、有厕所、有医疗点、有防疫队;强化环境卫生、强化消杀灭、强化健康教育、强化传染病监测。

  祝小平亦表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有些“汶川经验”也不能被完全复制。“比如,提出要疾控防疫全覆盖,从乡镇到村到户都要覆盖,在那里是不能做到的。”祝小平告诉记者,他们也根据尼泊尔的国情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将“手卫生”作为疾控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