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洛桑老人家的两张“全家福”

2015年09月10日 11: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拉萨9月10日电 题:洛桑老人家的两张“全家福”

  中新社记者 白少波

  洛桑老人年过七旬,是西藏拉萨塔玛村小学的第一位校长。这五十余年来,他先后搬了多次家,但始终有一张全家福挂在客厅最高处。

  这张全家福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大多数人家所珍藏的那种黑白照片样式。照片里,30岁左右的洛桑身穿当时流行的中山装,上衣左胸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妻子穿藏装,仅佩戴着一条藏式头巾;大女儿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那时候他的小女儿还未出生。

  塔玛村位于拉萨市城区的东南郊外,紧邻拉萨河,当地五十多年前曾流传一句民谣:“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如今的塔玛村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绿树成荫,洛桑老人现在的家是一栋二层楼的复式住宅,还有种满花草的小院和一间玻璃阳光房。

  洛桑老人出生于1941年,和大多数旧西藏农奴的后代相比,他幸运一些。6岁那年洛桑被送到一户为官的人家做佣人,由于和这家主人的儿子年龄相仿,又聪明伶俐,得到一个接送小主人并进入私塾陪读的差事。

  但这样的好日子仅有一年。洛桑和妈妈被迫分离,到数百公里外的另一户人家做农奴,直到1954年才在塔玛村和妈妈再度团聚。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凭借上过一年私塾的藏文学历,当上了刚成立的塔玛小学的校长,还为100多个学生上藏文课。

  随后,洛桑在塔玛村成家立业,如今他儿孙齐全,三代同堂,现在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近来,老人的身体不好,大女儿其美专门从市区回来照顾。

  其美说,儿时,她和弟弟妹妹们住的房子是夯土建造的,一层住人,一层是牲畜圈。后来搬进了更加干净的房子,十多年前塔玛村拆迁,他们一家人又搬到这里的新居。“还有一处藏式别墅刚建好,不久就可以搬过去了。”她说。

  其美所说的拆迁源于拉萨市城区的扩大,塔玛村纳入城区范围,世世代代务农的村民也转身变成市民。

  在洛桑老人一家看来,随之而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房子大了、车多了、马路宽了。4个儿女中有一个孩子走出西藏到内地上学,孙辈中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机会。

  老人家除了那张挂了几十年的全家福,最近又挂起一张孙辈的全家福。新全家福比只有一张A4纸大小的老全家福大出很多,孙女们面色白皙,身着现代式样色彩艳丽的藏装,个个佩戴着珍贵的红珊瑚、绿松石藏式首饰,孙儿们则梳着流行的发式……

  老人的孙女白玛央金今年刚考上内地西藏班,经常听父母和爷爷两代人讲起以前的生活。“妈妈说得最多的是以前有趣的事情,比如在田里玩耍啊,一个小螺丝都可以做玩具啊。”

  “他们当时比我们苦多了。”白玛央金这样看待父辈的生活。谈起马上就要去内地,她并不觉得多么兴奋。“现在拉萨的生活,和内地一些城市相比差不多。”

  10岁的孙女德白上下学时,除了可以选择环保干净的公共汽车,更多时候是父母开车接送。她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父辈走一个小时,下雨时满脚都是泥巴的上学路是什么样子。

  洛桑老人家的两张全家福折射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生活变迁。按照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拉萨城市“东延西扩、跨河发展”战略,塔玛村所在地要建成拉萨东城新区。在拉萨市官方的规划中,未来这里还将通上有轨电车,进出市区将更便捷。

  全国人大代表、塔玛村第一书记格桑卓嘎说,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塔玛村曾经残破的茅草屋变为宽敞明亮的青堂瓦舍,曾经泥泞坎坷的土路变成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她和村民们现在又瞄准了新的目标--“西藏第一村”。(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