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中沙关系发展呈现“三热”
新华社利雅得1月17日电专访:中沙关系发展呈现“三热”——访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李成文
新华社记者王波
“虽然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后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但后来居上,两国关系大踏步向前迈进,取得跨越式发展。”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此评价中沙关系。
李成文说,近年来,中沙关系发展呈现“三热”:高层交往热、经贸合作热、人文交流热。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2006年和2009年两度访沙;习近平2008年担任国家副主席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即包括沙特;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访问沙特;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1998年作为王储访华,2006年又把中国作为登基后的首访之地;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2014年作为王储访华。
“这样频繁的高层互访体现出两国领导人对增进中沙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强烈意愿。”李成文说。
致力于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层政治意愿,带来的必定是两国经贸合作的热络和繁荣。
李成文介绍,沙特连续多年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我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也是沙特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691.5亿美元,是1990年建交时的230多倍。同年,中国从沙特进口原油近5000万吨,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6.1%。
沙特还是中国重要海外工程承包市场。2014年,中国在沙特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94.7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完成营业额59.47亿美元;2015年1月至11月新签合同金额5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中国在沙特大型中资企业达160家之多,业务覆盖铁路、房建、港口、电站、通讯等多个领域。
“两国间人文交流的热度不逊色于经济合作,也处于持续升温过程中。”李成文告诉记者。
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沙特政府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援助,是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当时,年过六旬的沙特驻华大使叶海亚率领使馆数十名工作人员为灾区人民献血,并赴灾区看望灾民。
2013年,中国成为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宾国,沙特在北京国际书展上也是主宾国;2015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奠基;沙特赴华申请签证人数年年刷新纪录;中沙互派留学生逐年增加;中国赴沙特朝觐的穆斯林人数也不断增加,2015年达到1.45万人。
谈到对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李成文说,中沙分别作为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代表,可为进一步推动不同文明间交流对话、为不同文明包容互鉴树立典范。同时,中沙同为恐怖主义受害者,两国可以在共同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当前,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中沙将展开密切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地区稳定发展。
李成文说,两国经济互补性突出,合作潜力巨大。沙特是能源富裕大国,但工业基础薄弱。而中国工业制造业强大,但缺少能源。双方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沙特已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并表示将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借势实现其低油价时代经济转型和经济多元化的改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