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起草组负责人解读两高报告:彰显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2016年03月14日 05:3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五个关键词”折射司法公正

  彰显法治的力量与温度(两会瞭望)

  ——起草组负责人解读两高报告

  本报记者 徐 隽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有哪些看点?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报告有很多内容值得关注,尤其应关注5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立案登记制

  人民法院自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基本解决立案难问题,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敞开大门。同时,人民法院加强立案监督,杜绝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现象。依法制裁违法滥诉、虚假诉讼,维护正常诉讼秩序。

  关键词二:贴近人民群众

  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不断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服务水平,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推广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经验,加快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巡回立案,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到边远、高寒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广四川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坚持调解先行,完善诉调对接,支持相关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报告7处提及“律师”,强调要建立律师服务平台,完善网上立案、查询等功能,方便律师参与诉讼。

  关键词三:解决执行难

  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推动建立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联合有关单位打出“组合拳”,对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进行联合信用惩戒,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存款、车辆、船舶、工商登记、证券等信息的查控。截至今年2月,各级法院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67万人次,将338.5万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35.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坚决维护司法权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尽管如此,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因此,在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报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关键词四:美丽中国

  近年来,人民法院把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同比上升18.8%。发布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各级法院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7.8万件,着力服务保障绿色发展。江苏等地法院试行“劳役代偿”“异地补植”等责任承担方式,增强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效果。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福建法院审结新环保法施行后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五:智慧法院

  信息化是人民法院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实施“天平工程”,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建成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各项工作全覆盖、人员岗位全覆盖。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法院即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智慧法院面向法官、当事人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网络办理和全流程公开,充分挖掘利用古今中外海量司法案例资源,探寻新形势下司法规律,提高司法预测预判、应急响应等能力,为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提供支持,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检察监督,从群众身边事做起

  本报记者 彭 波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5年,检察机关都做了哪些工作?成绩怎么样?有哪些亮点和不足?本报记者采访了最高检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

  集中展示18项专项工作

  针对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项工作是检察工作的一大特色。去年一年,检察机关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人民群众对平安稳定、反腐败和司法公正的司法需求,组织或与有关部门一起开展了系列专项工作,共涉及18项。其中包括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专项检察、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以及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的严打暴恐活动、打击证券期货领域犯罪专项行动、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专项行动等,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对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绝不姑息

  2015年可以称为检察机关的“规范司法年”,最高检在全国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国检察机关集中整治自身司法不规范问题。最高检连续3次组织对各省区市检察院全覆盖的督导检查,对148起司法不规范案件挂牌督办,向社会公开通报了32起典型案例。

  在抓典型案例、抓具体事情的同时,最高检还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比如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禁令、涉案财物管理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规定,以及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纠正、记录、通报及责任追究规定等等。

  报告指出,明年检察机关还将深化和巩固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成果。对检察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

  深化司改,防止案件“带病”起诉

  司法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最高检修订了检察改革五年规划,出台了司法责任制等改革文件23件,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改革文件8件,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等改革试点12项。可以说,2015年是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目前,全国已有670个检察院纳入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上海、吉林、湖北、海南、青海等5省已经全面推开。最高检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是去年检察机关改革的一大亮点。从去年7月以来,试点检察机关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对325起案件启动了诉前程序,向有关行政机关或组织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职责。截至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的224件,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6件,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检察机关已提起公益诉讼12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今年,检察机关将着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防止案件“带病”起诉,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经得起检验。

  运用案例和事例讲好法治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检察机关而言,非常注意充分运用案例和事例,讲好法治故事。去年最高检的报告一共使用了21个案例,这些案例很好地说明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成绩,也获得了代表们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今年延续了这一做法,涉及的案例有29个,涵盖了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监督等各方面,其中很多都是社会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像广西医科大学伤医案、“e租宝”非法集资案、最高检抗诉的马乐案、陈满案等等,都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视觉统筹:刘 慧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