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澳新之行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2017年03月31日 13:35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国际观察)李克强澳新之行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新华社记者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9日圆满结束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一带一路”成为澳新两国热议话题。

  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愈发受到欢迎。澳新各界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将为中澳、中新合作注入新动力。

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出席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致辞。 <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刘震 摄
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出席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致辞。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澳大利亚欢迎发展战略对接

  李克强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双方同意深入推进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北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两国创新战略对接合作,积极拓展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牧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澳大利亚各界对其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提升。澳大利亚澳瑞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尔科姆·布鲁姆黑德说,“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令人激动的机会,不但可以让澳大利亚企业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也给它们带来在第三国的发展机会。澳大利亚商界完全支持这一倡议,希望澳大利亚将来能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布鲁姆黑德说,对于澳瑞凯公司这样一家在52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的矿业服务公司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为其在中亚地区带来大量商业机会。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蔡源说,2009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北部开发办公室,希望开发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2015年,澳政府发表了北部开发白皮书并计划投入巨资推动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蔡源认为,“北部大开发”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有不少相似之处,二者对接将成为澳中两国一个新的合作点。

  澳大利亚政府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委员会主席戴维·奥尔森说,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明显关联,而澳大利亚在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可以更好地参与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

  奥尔森认为,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是可行的。在这方面,私营企业可以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因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给它们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同时,澳大利亚政府应当出台框架性文件支持对接,因为这毕竟不是单笔交易,而是一个大的经济发展计划。

当地时间3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惠灵顿总理府同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方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海关、旅游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刘震 摄
当地时间3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惠灵顿总理府同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方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海关、旅游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一带一路”成为新西兰社会共识

  李克强访问新西兰期间,中新两国签署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备忘录。随后,新西兰执政党新西兰国家党主席彼得·古德费洛与华人议员杨健等人宣布共同发起“一带一路”促进机制。

  杨健说,此举是为顺应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与中国深化合作的大趋势,以“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价值观和合作模式,发动新西兰等大洋洲国家各界人士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

  此前,新西兰最大反对党工党的华人议员霍建强21日宣布,成立新西兰“一带一路”智库和基金会,希望寻求一条合理途径,把“一带一路”的理念和资源引进新西兰,进一步打通新中两国之间的投融资渠道。

  专家认为,新西兰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关注、积极参与,从签署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备忘录,到两大政党议员发起相关促进机制、智库和基金会,表明“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西兰主流社会共识。(参与记者:徐海静 赵博 田野)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