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要员”密集吹风 “一带一路”影响可观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地方要员”密集吹风 “一带一路”影响可观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新闻中心举行了多场吹风会。12日至13日,中国多地政府要员轮番讲述本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自身影响可观。
两大起点:赋予时代内涵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陕西省,巧的是,本轮密集吹风会由陕西省副省长魏增军打头阵。他坦言,“一带一路”倡议“使陕西的区位劣势得到根本改变,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向西开放的前沿”。
陕西省已确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五个中心”,其中有“国际旅游中心”。2016年该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亿人次。“古老的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魏增军说。
“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叶飞文说,该地突出做法是加强“设施联通”,从建成168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到形成138条集装箱外贸航线,再到空中的46条国际航线、17条港澳台航线,当地已构建“海陆空运输通道网络”。
东西南北:破解外向命题
对于位于中国地图上各端的省份来说,外向型发展是长久以来的命题,如今要借“一带一路”倡议破题。
2016年浙江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该省副省长梁黎明说,浙江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已启动投资规模达887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项目,近期还共同谋划了24个项目,总投资约1230亿元。
“山东最大的特色是文化优势。”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李群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以孔子诞生、泰山崛起、黄河入海为例说,该省着力向外推广中国文化,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共建孔子书院和尼山书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赵冲久说,当地提升民用航空水平或可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西藏自治区提出“务实打造面向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格局,当地企业将在本次论坛期间与尼方签约建设尼泊尔·中国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园及中尼友谊工业园开发项目。
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认为与南亚、东南亚等邻居交往“基础好,势头好,正在建设或运行新载体”。而以“渝桂新”南向通道为代表,这些边陲省份将与“上游”省份开展合作视为“新动力”。
黑龙江省副省长李海涛与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建民,均看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将成为振兴当地的“发动机”。
内陆省市:融入全球格局
内陆省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找到各自的契合点。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农业大省,该省副省长舒庆用数字说明农产品加工实力:全国一半的火腿肠、四分之一的馒头、三分之一的方便面、五分之三的速冻汤圆及十分之七的速冻水饺,均出自河南。基于此,该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5个合作园区并主打“农业牌”。
重庆市意图通过“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双轮驱动。“在重庆,‘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内陆城市已融入全球发展格局。”重庆市常务副市长吴存荣说。
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认为,随着中欧班列南北中三线并进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欧洲中心”启用,该省的开放特点将愈发明显,正在推动和谋划“一带一路”储备项目已达136个、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当然,别忘了他们在人文领域还有“王牌”大熊猫,继4月两只国宝到荷兰做“交流生”后,又有两只熊猫将赴欧洲国家丹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