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李克强访欧之行的“123”
视频:李克强出席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题:细数李克强访欧之行的“123”
作者 夏宾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为期3天的访欧行程回到北京。盘点此次出访,两个国家、两大会晤、多场重要活动,李克强的访欧之行发出了中国声音,也带回了累累硕果。
一种态度
根据2001年中国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第15条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数据的做法应当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但至今仍有国家无视约定,以“市场经济地位”概念与此相捆绑,拒绝履约。
此次李克强访欧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们支持WTO的原则和规则,我们也会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条约的义务。”
在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欧中双方就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等双方都重视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共识在增加,分歧在缩小。
当场景再切换到布鲁塞尔公爵夫人谷国宾馆,李克强同比利时首相米歇尔举行会谈时,米歇尔称,比方认为国际规则应得到遵守,作出的承诺应予以兑现,愿为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义务发挥积极作用。
“德国、欧盟、比利时三方对于履行中国入世第15条条约都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告诉中新社记者,只要未来欧洲方面言行一致,将态度落实成行动,会为中欧经贸关系扫除障碍,开拓新的前景。
两个信号
访欧期间,李克强分别在“中德论坛—共塑创新”和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演讲,无论是在德国强调创新合作、营造开放投资环境,还是在布鲁塞尔呼吁维护多边经贸体系、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发展,始终都在向外界传达中国对于坚持经济全球化和促进投资贸易的双重信号。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站出来仗义执言,发出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面声音,捍卫自由贸易,体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德国、欧盟和比利时对于经济全球化给出了积极回应,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反对保护主义。
阮宗泽指出,从中德总理年度会晤和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两份成果清单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内容均提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中德双方表示将推进双向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而在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李克强则强调:“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坚持自由贸易,重振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推动世界经济迈上稳定复苏的轨道,使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更多人群。”
在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中可发现,“双方认为正在进行的投资协定谈判是首要任务”在列。未来,中欧双向开放、平等开放、互利双赢的格局可期。
三方成果
中国与德国、欧盟、比利时三方达成的协议和签署的文件,是李克强欧洲之行的点睛之笔。
阮宗泽表示,在此次中德总理年度会晤成果清单里,创新合作及“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堪称亮点,德国在创新能力及工业制造领域的确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而中国表现出的寻求合作和积极对接就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因国施策”。
在陈凤英看来,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清单则更多地体现出中欧双方共同的观点、理念。比如,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双方重申加强WTO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核心作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欢迎《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等。
此外,在李克强出访期间,中国与比利时签署了基础设施、工业、质检、电信、物流、港口等领域多份双边合作文件。正如陈凤英所言,虽然比利时经济体量不大,但其处在欧盟核心位置,中比双方的长期友好合作将为中欧关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完)
专题:李克强出访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