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思想

2018年03月05日 16:06 来源:紫光阁 参与互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思想

  ——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

  党的十九大之后举行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就此,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

  记 者:作为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张占斌: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深刻内涵是“七个坚持”,其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当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也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来探索、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成和理论结晶,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很大特征是审视国内国外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或问题导向式解决中国当下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从这个意义讲,它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思想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中还会不断完善,内容上会更加充实。

  记 者:您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张占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典范。经济学科门类很多,改革开放40年,我们很注重对西方经济学的营养吸收,但也存在走偏的问题。一些人食古不化、食洋不化,包括一些高校的教学,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不了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着鲜明特色,对我们破解难题、做好工作、纠正偏差很有意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因而也能比较好地纠正以往出现的偏差,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扎根于中国大地为人民服务的经济思想。

  记 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变为“高质量”、“增长”变为“发展”,措辞变化背后的深刻含义该如何理解?

  张占斌: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大的判断,实际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代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高了,过去可能速度快就能解决很多问题,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率,高度、深度、宽度上都比过去要求高。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观,特别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有助于破解当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高质量发展回应的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下一步要以高质量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动态化甚至定制化的需要,增强供给的精准性、灵活性、有效性。高质量发展,责任更大、目标更宏远。

  记 者:您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是什么?

  张占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这三大变革中,我认为核心是动力变革。没有新动力,光讲效率、质量是不可能的,那是纸上谈兵。如何获取新的更强劲的动力、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动力?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来获得,特别是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动力增长问题,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发展模式来改造传统经济,引领动力转化。政府本身也要加快改革,包括本次深化党和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解放生产力。再一个就是要让新发展理念实实在在落地,动力就隐藏在新发展理念当中。

  记 者: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您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有何思考?

  张占斌: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关系密切。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一直是我们党高度关注的两大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推动四化同步、城乡统筹。这几年城镇化发展很快,大量资源向城市积聚,但一些乡村开始破败、凋敝、空心化,乡村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地方还有黑恶势力甚至是黑社会的存在。乡村治理如果搞不好,不利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影响。过去的经验也表明,城市建设和乡村治理应该是互动的,如果剃头挑子一头热,资源单方面向城市集中却不下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发展要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乡村应该支援城镇化,城镇发展好了要反哺乡村。因此,资源也要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推动乡村振兴。当然,乡村振兴并不意味每一个村庄都实现经济腾飞,因为即便是城市也不能保证都“一般高,一样胖”。但从战略上讲,乡村振兴,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我们要给基层老百姓安全、稳定、体面的生活,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定。

  记 者:您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引导城市资源向乡村转移?

  张占斌:比如,可以鼓励企业到农村发展绿色旅游、绿色有机农业等。最近武汉在搞“三下乡”——企业下乡、能人下乡、市民下乡,说到底是资源下乡,有助于搞活搞好农村。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商业资本过于强大且不受限制,到农村后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诸如控制大量土地等。从历史上看,如果土地政策完全放开,可能就会出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因此,我国对于商业资本到农村圈占土地等行为,一直是严格限制。

  有人提出,推动农村发展,应该取消全部的限制,这样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这个问题很复杂,在哪个点、从哪个角度切入、能做什么?要分领域、分步骤推进。农村的土地是一项沉睡的资源,如何盘活要慎重考虑。土地经营有其自身特点,不能完全用大机械化生产、工业化思维来研究它,但老拿小农经济那套来研究现代农业也不行。有些农民不善于经营土地,怎么盘活他们的土地,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大问题。

  记 者: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亮丽成绩单,请您对2018年的经济前景做个展望。

  张占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超出预期。今年全球经济有回暖迹象,我国外贸也有所复苏,经济回旋的余地更大、主动性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车在转弯过程中稍微放慢点速度是有好处的。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可以为高质量发展留出空间。这样一来,发展质量上去了,更有利于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也表明,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越来越成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入、系统、全面。(《紫光阁》杂志社记者 任海军)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