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贝,你还记得回家路吗?”

2018年03月19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张宝艳:互联网助力打拐反拐 志愿者一对一跟进指导寻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人物)“宝贝,你还记得回家路吗?”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宝贝,你还记得回家路吗?”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傍晚,回到全国人大代表驻地的房间,张宝艳把整个身体扔进了沙发里。

  从早上六点半出门去“代表通道”接受媒体提问,随后分别参加全体会议、分组审议,晚上回来还要消化会上的知识。56岁的她,看上去有些疲惫。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回答记者提问。 <a target='_blank' href='//www.johnnytowncar.com/'>中新社</a>记者 韩海丹 摄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张宝艳试图让自己的身体松弛下来,眯着眼睛。可没过两分钟,微信的铃声又把她吵醒。“一位当年与家人走散的女孩,想找妈妈”。

  “都是可怜的孩子。”她皱着眉头,自言道。

  来北京开会,张宝艳的手机几乎没闲过。每天上百条微信多数与寻子有关。有孩子被拐的,也有孩子想回家的。

  作为“过来人”,她很清楚丢失孩子后父母的那种无助。

  1992年,还在吉林通化一家银行工作的张宝艳,偶然间读了一本报告文学《超越谋杀的罪恶》,反映的是几个家庭儿童被拐,寻找过程各种艰辛。

  “你知道,那个年代,很少听说过谁家孩子被拐。”她比划着手指说,“但这事差点发生在我身上!”

  张宝艳从沙发上直立起身子,心有余悸道:“有一天我妈到银行找我,说孩子在商场丢了。我当时脑袋里尽想孩子是不是被拐,天塌了。”

  “4岁的孩子啊!”她说,那时候感觉自己要死了。“人疯了似地冲下楼梯,在大街上一边哭一边喊儿子的名字。”

  “三个小时后,父亲找到我说,儿子自己走回家了。我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她试图调节着气息,说,尽管虚惊一场,但人被吓怕后,对丢孩子的事特别敏感。

  从那以后,张宝艳开始对这个群体格外关注。只要报纸、杂志上有报道孩子丢了,她就试着找到联系方式,给对方打电话去安慰。那段日子,她写过这一题材的小说、剧本,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发表。“但我这人就是死脑筋”。

  2007年,在身为大学计算机教师的丈夫帮助下,从银行辞职的张宝艳创办了名为“宝贝回家”的寻子公益网站。

  十余年来,她被人误解过、埋怨过。有人说她是傻子,每年维持网站自己要贴几万元人民币;有人说她是骗子,寻找被拐儿童是警方的职责,她会做这种免费的事?肯定有所企图!

  “面对这些质疑和困难,那时候特别无助。人们为何不懂我?”

  张宝艳摘掉眼镜,揉了揉眼,试着控制快要落下的眼泪。

  丈夫理解她,只告诉她一个道理:“咱们哪怕找到一个孩子,就功德无量了。”

  十余年的寻子路,张宝艳上百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现场,经历过撕心裂肺时刻,亦见证了阖家团聚的喜悦。

  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1982年,7岁的小美与母亲失散。20多年后,“宝贝回家”志愿者根据她记忆中家人的姓名、被拐路线,经过分析和走访,找到了她的家人。丢失孩子的那些年,小美的父亲遭受打击病故,母亲患上精神疾病。

  张宝艳至今记得,小美回去的那一刻,母亲醒了。老人拉着女儿的手跑到山上丈夫的坟前嘶吼着:“你看啊,娃娃回来了!”

  忆及这段往事,张宝艳终于没再忍住,哭了。

  十余年间,“宝贝回家”从只有她与丈夫两个人的“夫妻店”,到现在拥有28万名志愿者;从找到第一个,到现在帮2320个孩子回家。因为这些善举,她当选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还获得过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对于外界的鼓励,张宝艳的反应却异常平静。“其实找到这么多孩子不是你多厉害,因为你的努力,为社会营造了打拐氛围,使拐卖犯罪得到遏制。”

  张宝艳很清楚,这些年来,随着警方对拐卖儿童犯罪的严打高压,案件的发案率不断下降,破案率和解救率显著提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父母找回了心头肉,让失去亲人的宝贝找到回家路。

  今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不少媒体问她带来哪些建议。张宝艳的回复是:对拐卖儿童罪的追诉期进行修改。

  她说,中国对刑事案件的追诉期最高20年,但有些儿童被解救是在多年后。案件发生时,警方只在有证据表明孩子被拐卖时才给立案,可绝大多数家长找不到证据。所以这类案件基本都是按走失处理,没有立案,错过了诉讼时效。

  “孩子被拐,对很多父母来说,比用刀子刺你的心都疼。对拐卖儿童的犯罪量刑必须加重!”张宝艳建议。

  “您认为‘宝贝回家’的生命力会持续多久?”

  听到记者的问题,张宝艳摇了摇头,“我希望登记走失孩子的信息越来越少,网站早日‘关门大吉’吧”。

  “天下无拐”,是她最大的心愿。(完)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