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热议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做好媒体融合 讲好中国故事
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2019年开年中央政治局“第一课”,将“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这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学习,受到了众多外媒和海外侨胞的关注。
新时代 新趋势
“高瞻远瞩,恰逢其时。”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南庚戌这样向本报记者评价此次集体学习,“当今,不仅是中国,包括非洲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学习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媒体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作为海外华媒工作者,我们也不会掉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时代所向,大势所趋,世界瞩目中国答卷。
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习近平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巴基斯坦《国际新闻报》网站报道,习近平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视为一项紧迫课题,并呼吁加强对新兴媒体的依法管理,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拉美社报道,习近平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习总书记经常看‘侠客岛’的文章,我也是‘侠客岛’的忠实粉丝,每天都要看看‘岛叔’的文章。”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告诉本报记者,“侠客岛”的报道及时生动,文风清新独特,是许多海外华侨华人了解天下大事的一个重要窗口。“人民日报推出的军装照H5、时光博物馆等新媒体产品,当时都刷屏了,身边的朋友不分男女老少,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几乎都在转发。”
“融媒体时代的官媒‘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接地气了!”意大利华夏之声中文电台台长孙运之说。
接地气 有人气
“这是中共十九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走出中南海的集体学习。”美国多维新闻网注意到,“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同前往的,还有多位中国高级官员。”
同采编人员亲切交谈握手、通过移动报道指挥平台与记者连线交流、向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拜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这次集体学习,很接地气,很有人气。
吴昊表示,人民日报是党报,同时又如其名,是人民的报纸。这次调研学习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脚踏实地、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格外温暖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南庚戌也认为:“走出中南海,到现场向新闻采编人员学习,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谦虚、亲民的态度。”
2016年2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人民日报社调研,在新媒体中心录制了一段元宵节问候音频,当天在微信上转发就超过2000万次,3年来全网点击量2.5亿次以上。
“在融媒体时代,领导人和群众的距离会大大缩小。”新西兰中华青年联合会会长孙朕邦说,“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我们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政府决策的最新进展。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很难想象的。媒体融合能够让群众和政府建立起更广泛的信任和联系。人民日报社在融媒发展中抢滩登陆,通过多种方式讲述中国‘好故事’,满足了海外华侨华人的信息需求。”
明方向 添动力
拉美社的报道关注到,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众多海外华文媒体工作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的高度重视,不仅为国内主流媒体,也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发展新思路。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表示,在全媒体时代,海外华媒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更符合用户需求的风格,与所在国媒体、祖(籍)国媒体加强合作,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瑞典《北欧华人报》社长宗金波认为,当前,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及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华媒工作者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同时,更要坚持传递社会真相,表达侨胞心声,向世界发出真实的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正能量。
孙运之介绍说,意大利华夏之声除了在传统媒体——广播调频电台做好工作外,还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脸书、推特等平台,发布与中国发展及在意华人相关的新闻资讯。“2019年,我们将与意大利其他华文媒体加强合作,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华文媒体在意大利主流社会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南庚戌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的新观点,给了我信心、启发和力量,进一步激发了我在海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情。未来,我会坚定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线,深入新闻一线,让当地民众更多、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中非友谊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