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携号转网将落地送出民生“礼包” 打破“隐形门槛”

2019年03月11日 05: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视频:苗圩:移动流量通信费用2019年再下降20%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携号转网”送出民生“礼包”(网上中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将于全国落地的“携号转网”,是送给老百姓的一份名副其实的民生“礼包”。

  利于良性竞争

  “携号转网”是指用户在不变更手机号码的前提下,更换运营商。2018年底,中国“携号转网”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码号管理平台投入使用,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难题,也为今年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今后,用户将拥有更多选择权,运营商为获得用户青睐必将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推动市场良性竞争。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携号转网”,让许多用户感受到转网的春天要来了。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工作的贾女士告诉记者,她十分期待“携号转网”在全国实施。此前苦于自己号码所属运营商信号较差,她一直想更换运营商,但如今电话号码捆绑的个人信息太多,换号非常不便。2018年12月,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5个试点省市正式启用新的“携号转网”流程,“全国实施后,我在北京也可以‘携号转网’,不必更换号码、避免了许多不便。”贾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累计“携号转网”167万人次,其中2018年新增6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想要自由选择运营商的需求。“携号转网”在之前为何进程不快?有技术上的客观原因,也有运营商的主观原因。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报告曾指出,运营商为避免用户流失,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设置门槛,影响用户的转网意愿。将“携号转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是惠民利民、回应民众期待的决心。

  打破“隐形门槛”

  今年全国两会的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底前要实现所有手机用户自由“携号转网”。“用户对一家公司不满意了,可以带着手机号码选择另外一家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在“携号转网”走向全国的过程中,运营商将打破此前为防止用户流失而设置的“隐形门槛”。根据工信部的要求,“携号转网”须满足号码实名制、所参与活动已结束和无欠费三个硬性条件,但也有个别运营商此外另设门槛,比如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办理绑定业务且不能提前解绑,导致用户不符合转网条件。同时,由于变更程序较为繁琐,有些用户出于“怕麻烦”而放弃转网。今年,“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势必会让运营商积极做好系统改造、服务提升、过程优化等环节,用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口碑。

  与此同时,“携号转网”在全国实施也需多方合力。主管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强对运营商“携号转网”工作的监管,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让用户真正拥有“不满意便选择另外一家运营商”的自主权。

  提高消费体验

  苗圩表示,到今年2月底,中国手机客户已有15.6亿人次,大大超过中国人口的数量,如果再刨去老人、婴幼儿等不用手机的群体,很多人现在是一人两部手机。同时,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普及率为59.6%。庞大的消费群体,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连续几年“提速降费”的实惠,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3月5日当天,三大运营商集体发声,表示将坚决落实“提速降费”,完成好“携号转网”任务。“携号转网”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必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不必再受限于运营商,用户可自由更换一个更实惠、更适用于自己的套餐,这将推动运营商继续“提速降费”、提升已有用户的使用体验、让消费者受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携号转网”的深入推进,未来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也可能会进一步优化,继续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

  深入推进“携号转网”,拆除运营商之间的“围栏”,有望进一步释放通信市场的竞争活力,有助于发挥市场驱动力。这一次,带上自己的手机号“说走就走”,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孙亚慧)

【编辑:刘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