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扶贫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中新网成都8月9日电 题:【你笑起来真好看】四川凉山扶贫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作者 单鹏 肖洋 徐湘东
清晨6点半,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合姑洛乡,从成都过来挂职的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副书记林华伟就起了床。简单吃点速食粥后,他穿上跑鞋开始“走山”——从合姑洛乡政府出发,一路走到山顶马红村,沿途6公里。这是他每天的“固定项目”,风雨无阻。林华伟说,“走山”既是晨练,又可以顺便走访村里的贫困户。
2015年以来,上万名扶贫干部奔赴大凉山,扎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一线,和当地干部、民众一起苦、一起拼,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为凉山的脱贫攻坚付出了巨大努力,用流血流汗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民众的“幸福指数”。
“早安,合姑洛!”通过微信朋友圈,林华伟记录下“走山”时的所见所闻。在林华伟的朋友圈里,有合姑洛四季的变化,也有合姑洛民众生活的改变:旧房变新家,从吃穿犯愁到吃穿不愁,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
站在乡政府门口,林华伟指着合姑洛乡的平面图说,马红村有高山“神州香”牧草种植、西门塔尔牛养殖,洛觉村有酿酒厂项目,采嘎村已经建好牛场、山羊养殖合作社,四吉村有高山跑山鸡养殖场。“除了路和房子,扶贫工作队离开后,村里还有什么?”林华伟说,发展产业或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在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康复村,第一书记李志敏与村中外出务工的23名村民的约定,每隔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通一次电话。通过定期的联系,李志敏告诉他们村里的变化,而他们向李志敏分享在外的工作和生活。
“出去了,女朋友都要好找一点。”李志敏说,康复村地处偏远,海拔高,气温低,除了经济价值低的土豆和玉米,许多农作物种不出来。此外,村里生活条件差,村民分散在各个山头,居住的土坯房“不扛雨”,只要降雨量一大,村民就要忙着修补屋顶。住在河边的村民,还要警惕上涨的河水淹没院子。
一旦走出去,世界就大了。起初,由于不会普通话、山高路远没出过远门、缺乏渠道等因素,村里很多年轻人不敢、也不愿外出打工,李志敏只有一点一点地劝。在李志敏反复劝说下,村里逐渐有年轻人走出大山,进城务工。5年时间里,村里有80户人家搬去西昌、普格等地安家,开启新生活。
虽说是离别,李志敏却为此感到高兴。山水相隔,但联系却从未中断。离村几年的石依拉都说,来自家乡的电话隔三差五打来,为背井离乡的他带去慰藉。
如今,随着扶贫力度加大,康复村也变了样。新房宽敞又漂亮,轿车能开到家门口,村里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经济作物栽种起来,人们不用离开,也能过上好日子。(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0月31日 19:51:00
- 2024年10月31日 19:39:41
- 2024年10月31日 19:28:35
- 2024年10月31日 19:19:00
- 2024年10月31日 16:47:02
- 2024年10月31日 16:22:05
- 2024年10月31日 15:49:19
- 2024年10月31日 15:02:04
- 2024年10月31日 13:20:40
- 2024年10月31日 1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