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英雄从未远去
十年,英雄从未远去
——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主题展览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安胜蓝 刘小兵 章文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有几面写满英烈姓名的特殊展板。一个个名字如同历史天空闪烁的星辰,无言而震撼,诉说着当年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奋不顾身、英勇顽强、慷慨奉献,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而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高尚品格和惊人壮举深刻地回答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时代之问。
70年,满腔赤诚始终如一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是保卫祖国的战士。”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誓词的第一句。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海军入侵台湾海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危难关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毅然决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伴随着铮铮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借着夜色掩护,大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急行疾进,如钢刀插入战场,异国初秋夜晚的寒冷难凉一腔热血——这是一支被共同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凝聚起来的队伍,他们经历过革命战争的硝烟,深知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祖国的独立与尊严。
他们用胜利践行了誓言。在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迫使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民志愿军每一名指战员身上,都有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一首脍炙人口、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歌给出了答案:“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敌人面对的,是一群为守护家国而奋起战斗的人,是一个人民用生命来捍卫祖国尊严的伟大国家。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就是这种“东方精神”的强大内核。
70年,忠诚奉献初心不改
在那块写着长长英烈名单的红色展板前,坐在轮椅上的戴老努力寻找着他当年的战友。“找到了!二级模范李小羊!”这位曾参加过小青山、上甘岭等战役的志愿军老战士激动不已。
戴老说,李小羊曾是他的部下,在小青山战役中,李小羊带领战友浴血奋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牺牲前,他还说着“让我喝口水再打”。
悲壮场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每一次战役中,每一块阵地上。长津湖,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衣匍匐在雪地里。发起冲锋的那一刻,许多战士已被冻僵,再也无法起身;391高地,火雨漫天倾泻,邱少云忍受着烈火焚身的巨大痛苦,十指深深插进泥土,不曾挪动半分……
英雄是他们的名字,忠诚是他们的脊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名中华儿女英勇献身。英雄们以巨大的牺牲将不可一世的敌人拽到了谈判桌前,使对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钢铁的军队在和钢铁的人作战!”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形象,跨越70年时空,依然有着动人心魄的巨大能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正纯粹的英雄本色,即使时过境迁,依旧初心不改——
“我的面容改变了,但是我的灵魂没有改变。”89岁的老战士涂伯毅因在战场上烧伤而重度残疾。60多年来,他投身爱国主义教育,行程几十万公里,作报告近万场。
“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对得起牺牲的战友。”92岁的老战士朱再保集资捐建了岳阳市首座希望小学,25年来,这里走出了30多位大学生、4位研究生。
“别给国家添麻烦。”92岁的老战士宋良友在战场上负伤20余处,可几十年来,他从不以功臣自居,身边人竟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魏巍曾这样形容可爱的志愿军将士。忠诚、无私、奉献,正如展览留言簿上一位老战士写下的“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这是他们最生动的写照。
70年,凌云胆气壮怀依旧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这句诗如今念来依旧豪情万丈,但只有亲历者才懂得背后的惊心动魄。
当年,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中国的28倍,钢产量是中国的146倍,军事装备上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正是在这样极端悬殊之下,穿着单薄棉衣、拿着落后装备、吃着冰雪就炒面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击退了穿着羽绒服、拥有最先进武器、吃着牛肉喝着咖啡的敌人,造就了他们“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在上甘岭,鏖战43天,“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出动飞机3000余架,坦克近200辆,把山头炸掉两米,却依然没能跨越这两座小山包。
志愿军奇迹般的战绩告诉对手,决定战争结果的,不是钢有多少,而是气有多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豪气干云,震撼了敌人,震撼了世界。
“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志愿军将士用幽默诙谐的比喻,形容敌机投下的无数照明弹;头顶是呼啸而过的敌机,坑道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歌声、笑声不断;缴获的美军罐头盒、朝鲜的木材、中国的马尾,志愿军将士就地取材制成胡琴,在前线演奏……
“这一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大国地位。凭借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毅力、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在展览现场,志愿军老战士刘健这样说,70年过去,他的眼神坚定一如当年。
不论是冰天雪地还是枪林弹雨,不论是忍饥挨饿还是身处险境,志愿军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不畏惧,绝不后退,证明了中华民族吓不倒,更压不垮。
英烈已逝,风范长存。望着李小羊的名字,戴老哽咽了:“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也没有忘记那些像他一样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奉献的英雄。”
9月27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迎回7批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光阴荏苒70年,英雄老去,却从未远去。展览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志愿军老战士张兆堂与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互敬军礼的照片。今年年初,患上新冠肺炎的老人正是在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的救治下康复出院。70年前,英雄保家卫国;70年后,英雄白衣逆行。这一刻,“最可爱的人”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相互致意,伟大的精神跨越时空,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5日 01版)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1日 12:40:22
- 2025年01月10日 18:39:24
- 2025年01月10日 15:01:14
- 2025年01月10日 14:56:16
- 2025年01月10日 10:12:26
- 2025年01月10日 08:50:26
- 2025年01月10日 07:21:31
- 2025年01月09日 17:01:41
- 2025年01月09日 16:55:10
- 2025年01月09日 15: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