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余显伦 关向东
“王强强,10岁”,面前这个机灵的小男孩,一笔一画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我的爸爸妈妈不会说华语,可是我已经可以用华语和爷爷聊天了。”
这个下午,气温至少在摄氏三十六七度,从政府学校刚刚放学的他,头上冒着“蒸汽”赶到了“缅甸仰光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渴望着与祖籍国的语言文化亲近。
和小王强强一样,有近800位出生在缅甸的第三、四代华人,利用课余、工余时间走进这所由“缅甸福建同乡会”举办的华文补习学校,他们的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
原来,自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为种种原因,缅甸原来兴盛的华文学校停办了将近40年,造成如今40岁上下华人华侨,自幼失去了学习祖籍国语言文化的环境。 眼看着华人后裔将与祖籍国家乡关系越来越疏离,当地的华人社团组织急在心头,随着缅甸国内形势的缓和,他们开办的华文补习学校,在夹缝中坚强地成长起来。
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的安排下,我们有幸来到有着140多年历史的“缅甸福建同乡会”新会址,与这所顽强办学的华文学苑愕然相遇,深深为海外华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感动了。
甫一踏进这幢装修一新的四层小楼,是一个华人传统特色浓郁的荣誉室,墙上镌刻着新会所捐建者的姓名,悬挂着落成剪彩时的照片。 未料转过一个小门,我们竟然走进了一个现代气息浓郁的电脑教室。只见几十套品牌各异的电脑,被整齐地安置在小巧的电脑桌上,教室的前方则是一面价值200万缅币的簇新EPSON大背投。
陪同我们的“缅甸福建同乡会”秘书长连甲宝先生介绍说,为了让华人子弟在缅甸就业市场上更加有竞争力,同乡会开办“福星学苑”时,特意设置了这个电脑班。眼前的设备大多由华人华侨捐资购买,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也捐赠了多台电脑。
在中国国务院侨办的安排下,云南大学网络科技学院的欧阳副教授在此开班授徒,学生们则利用政府学校上课前、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来此学习。
许老师年龄大约有30岁,已经来缅支援教学半年,教授华语语言课程。此时的他,身着短衫,打着赤脚,正在铺着木地板的新教室里,调试上网设备;微胖的脸颊上,渗出滴滴汗水。
“这里的气候比昆明热,可是华校校长的爱乡之心,比天气更热”,许老师说,“同乡会对国内派来工作的教师很关心,专门聘请了工人,学习煮中国饭菜,照顾我们的生活。”
许老师教授的语言班,属于中上程度,学生的年龄在22至27岁之间,不少是缅甸高中的毕业生,也有仰光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来此进修。
学生的华语能力大约相当于国内的高小,听、写能力不错,但说起话来有时还词不达意。比如一位学生对他说:“老师,你今天一脸紧张。”原来,学生的真实意思是“老师今天很严肃”。
许老师说:“为了让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亲近,每堂课上我会给学生介绍两个成语故事,有时候还会来上一段京剧,比如霸王别姬;华人们还捐建了非常专业的语音教室,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听说读写的机会。”
看到厚厚一叠华语教材,既有简单的《看图说话》,也有中国国务院侨办赠送的12册《说话》,还有云南侨办赠送的《汉语教程》、《汉语写作》与《中国文化》。
记者好奇地翻开一册《中国文化》,只见内里既有中国神话盘古与炎黄,也有文化名人老子与孔子,还介绍中国历史、地理,长城、兵马俑、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都有专门章节,甚至讲到了中国书法、诗歌、茶与酒,看到在薄薄的一册教材中,包含着如此多的中国元素,海外华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的拳拳之心,教人如何不感动?
(中新社仰光2005年5月17日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