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祥新
雅典奥运曲终人散,人们把下届奥运的目光转到北京,近期内地社会各界要求北京奥运“瘦身”的呼声日益高涨,此议看似纯属体育范畴,实则涉及政治。
事涉经济,这点容易理解。中国目下当务之急是经济软着陆,其中关键一环又在抑制房地产过热。北京奥运工程某种程度等同房地产专案,“瘦身”即抑制过热,与经济软着陆这一大目标殊途同归。从政治层面看,奥运“瘦身”是一次全局性的“自我纠正”,这在过去是较少见的,值得进一步探究。
奥运“瘦身”的源起可溯至媒体呼吁、院士上书,以至总理发话,最终形成北京奥组委要执行上命,不得不进行局部自我否定,这一模式,在中国现在政治体制框架下颇有新意。如果再进一步,要求北京奥组委为“瘦身”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向全社会公示“瘦身”步骤及采取的措施内容,定期公示措施执行情况,则可与不久前开始的审计公示合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双璧。
北京奥运之所以身宽体胖,病因其来有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达成奥运商业化,主办奥运由“赔本买卖”一跃而为“赚钱营生”,各国见猎心喜,蜂拥竞逐奥运主办权,国际奥委会便以哪国肯花大钱作为主办国选择标准,这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中国恰恰在此时出手申办奥运,其开列的价码自然不菲。另一误区则是国内有关人士一直以办“最好的奥运”为诉求,北京奥运仅场馆便要16至20亿美元(84年奥运全部费用仅5亿美元),脱离中国作为历来奥运主办国之“最贫国”这一国情实际。
由“身胖”而“瘦身”,难点在于自我否定。当初开出北京奥运会筹办费用“天价”的,与现在奉命进行削价的,是同一拨人。从已有行动看,似还可加大力度(不止停建场馆的某一部分),而18个新建场馆停建几座,办公费的数亿美元、开闭幕式演出的1亿美元等如何消减,以至最终主办奥运总费用,皆宜公告天下。而“瘦身”要动真格的,近乎要进一步拿出实质行动,砍掉一个专案比在10个专案上敲敲打打更显决心。不过,毕竟中国已在奥运工程这个成百上千亿元的专案上显示了自我变革的气势,这本身已是巨大进步。
(2004年9月16日)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