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达
1987年8月28日,国务院向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提交了将海南岛改为一个省份的议案。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组成海南建省筹备组,原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被任命为筹备组组长。
我社领导闻风而动,决定将广东分社驻海南记者站提升为分社。我奉命于12月25日到达海口,先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进了200多平方米的“楼花”,自己还只能住在记者莫成雄家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贮藏室里。到1988年1月,汇聚于海南的中央和各地媒体越来越多。我想着离京前总编辑王瑾希的叮嘱:要抓紧新闻报道这一环节的推进工作。如何才能抢占新闻报道的先机呢?我和莫成雄商量,他是海南定安人,对地方情况相当熟悉。我们都认为,无论海南各界或是境外受众,关注的焦点都是即将建立的海南省、大特区,特殊政策究竟特殊到什么程度?当然也关心建省的具体进程,港澳地区离得近,还关心对自身的影响。据此,我们发了述评稿《海南翘首盼惊雷》。可是,香港只有《文汇报》一家刊登,反应够冷淡的!我们意识到,在海南,最有权威回答上述问题的是许士杰,中外公认他将出任海南新省的首任省委书记。我们决定:要千方百计,尽快专访许士杰。
此时,我们获得一条信息,许士杰将于1月16日赴京参加重要会议。许住在原区党委大院一处独门独院里,门前设岗,他和梁湘等一批外来官员都在小食堂进餐。许的住处距餐厅约200米,靠招待所侧旁的椰林小道是必经之路。1月15日傍晚我早早地在那里静候。
终于,吃完饭后的许士杰悠然地迈着方步过来了。我迎上去说:“许书记,我们请求你答应,在赴京返琼后,接受中新社记者一次专访。”许士杰和蔼地看着我问:“你们想谈些什么呢?”我把采访提纲递给了他。
许士杰借着落日的余晖仔细地读了全文,想了一想,笑着说:“好吧,我答应你们的请求。”他转身对站在侧后的秘书陈锦棠说:“小陈,你记下来,到时候提醒我。”
1月30日,许士杰返抵海口。据到机场的莫成雄说,有300多人在那里迎接,准备堵截采访的记者过百。可是许书记下飞机后,上了一辆专车,从机场侧门径直回住处了。我说,就看许书记是不是记得他答应的事了。晚饭时,陈秘书通知我们:7点半,许接受专访。
这次专访进行得很顺利。许书记坦率地、实实在在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包括外间传言的中国要实行“一国三制”,海南建省有“跟台湾抗衡”情绪等临时提的问题,最后许书记还专门对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讲了一段很动情的话。
稿子写完已10点多钟,我忙与莫成雄赶去交给陈秘书,只等了十几分钟,许书记就走进秘书室,把稿子交给我说:“很好,发吧。”我见原稿天头写了一句话:“这篇稿子题材抓得很好”,下面签了“许士杰”三字,我顿感心头一热。当时海南记者站尚未配备传真机,幸喜莫成雄人头熟,找到行署机要室负责人,才赶在截稿前,把稿子传回了总编室。
这篇专访,仅香港就有13家报纸采用;多家在头版头条刊出。我请研究部顾野平同志帮忙,把可以找到的见报复印件全部寄给我,交给了陈秘书。后来陈告诉我,许书记看到这么多反馈,大为高兴。
许士杰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地方高官。我在海南工作两年期间,他曾5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我社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经验丰富的徐泓同志、赵胜玉同志、顾时宏同志。我们群策群力,兢兢业业,每次专访前都要准备好采访提纲。许书记满怀激情地为我们描绘了他对海南大特区文化发展的构想;坦诚地介绍了新政府的干部状况,诙谐地解释了“妇科病”的传言(外间风传海南本地干部只能任副职,得了“妇(副)科病”);他一再谈起洋浦开发问题,对外间所谓“租界”、“卖国”之类的误解,既感心情愤懑又作了平和准确的解释。这些专访稿件,除在境外被广泛采用外,无一例外地被《海南日报》以转载的形式刊登在头版重要位置上。这对我社在地方上推进工作是有利的。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