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 砥砺奋进 开创中新社事业发展新纪元(3)

  2011年,周刊继续巩固海外版本阵地,在西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英文版加强了内容建设,积极扩大在北美的发行,目前已在全美50个州都有付费订户,并进入了纽约的零售市场,在美国的发行量达到2.3万份。除美国之外,英文版付费订户遍布四大洲十几个国家,成为美国以及诸多英语国家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完成了英文版部分股份的回购,实现了我方的绝对控股;英文版网站上线,可在Iphone、Ipad等终端上直接观读。日文版方面,强化了基于日文版的数字媒体建设,日文网站和移动终端内容建设步伐加快。韩文版和意大利文版也在努力开拓新的局面,南亚版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媒体正在谋求与周刊合作。

  (四) 新媒体事业快速推进,中新网影响持续上升

  2011年中新网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稿件比上年增长20%;访问量和世界排名也持续上升:全年全球平均排名据Alexa统计为400名左右。中国侨网全年发稿超过5万条,稿件及频道页面访问量均提高了两倍以上。许多分社承办的网站地方频道在规范管理后也取得长足进展。去年全国“两会”,中新网首次获准在人民大会堂开设直播间,体现了国内重要新闻网站的地位。

  通过一批项目的实施,我社新媒体事业从采编力量、技术保障能力到综合实力均显著提升:建成逾250人的专业化网络报道队伍;服务器、带宽等基础技术设施得以改善,建立了香港、美国两个海外镜像点,完成了视频演播室改扩建、视频采编平台建设;英文网于7月1日全新上线,访问量逐渐攀升;侨务资讯采集传播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媒体基础平台建成投入使用,手机中新网、中新网客户端、华人新闻客户端等七大产品也同时全新上线,访问量、下载量显著增加。

  2011年,我社视频发稿数量节节攀升,全年发布原创视频新闻逾6000条,相当于2010年发稿量的近4倍。视频采集网络覆盖了国内绝大部分分社,并逐步向海外分社推进,香港视频采集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视频新闻成为我社对外供稿的又一路常规产品,已与逾50家海外媒体建立了合作、供稿关系或业务往来。

  (五)分社发展稳步推进,采集能力明显加强

  分社是中新社采编业务的重要力量,是通讯社采集能力的重要体现。去年通过增加资金和设备投入,扩大采编队伍,发展图片、视频等业务,各分社的新闻采集能力明显加强。

  2011年,我社境内外分社共发文字通稿22704条,约占全社总发稿量的66%。分社稿件的采用率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体采用量较上年增加2443家次;截至2011年底,已有24个境内分社配备了专职摄影记者,境内分社全年图片通稿发稿量较上年增长31%,采用量增长33%,在全社图片发稿中所占比例由上年的34%增加到42%;2011年有22个分社开展了日常的视频采编业务,全年发稿4900条,约占我社视频发稿总数的74%。分社报道队伍为提高我社的新闻信息采集能力,特别是快速反应能力、现场报道水平、原创新闻数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全国“两会”以及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泰国等重大报道活动中,境内外分社按照统一部署,执行策划方案,采写了大量高质量稿件,充分发挥了方面军作用。

  在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云南盈江地震、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梯故障、上海地铁列车相撞事故、西安通航大会坠机意外、京珠高速客车大火、南京劫持人质案件、湖南邵阳沉船等国内突发事件报道中,相关分社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文、图、视频报道联动,发出大量一手新闻,其中一些稿件还成为国内媒体首发新闻或我社的独家报道。

  在利比亚危机、美国总统大选两党初选、欧债危机、东盟外长系列会议、菲律宾总统阿基诺首次访华等重要国际新闻和莫斯科机场恐怖爆炸、挪威爆炸及枪击案、伦敦骚乱、泰国洪水危机、澳航停飞事件以及席卷美国、加拿大的“占领运动”等国际突发事件中,我社驻外记者均赶赴现场,准确报道,极大地增强了我社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能力。

  (六) 营销体系不断完善,客户关系更趋紧密

  营销工作直接影响产品落地和传播效果,也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项目。

  2011年,我社围绕有效提升中新社文字、图片、视频、网络、专版、期刊等新闻产品对海外舆论阵地的占有率和舆论影响力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先后举办了东南亚客户编辑工作交流会和首届供版业务交流会,旨在进一步改进服务、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派出了多个调研团队,分赴东南亚、美国、欧洲,就文图通稿、专线业务、海外并购、特稿市场、期刊合作、华文媒体上网和新媒体业务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客户拜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们还完成了对美国分社、香港分社营销人员的选聘、增派和营销规划的制定、营销策略的分析等项工作。2011年,我社图片通稿用户中的西方主流媒体增加到14家。

  8月底9月初,我社圆满完成了“尼中媒体论坛代表团”接待任务,受到外交部、国新办及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肯定。11月,中新社代表团成功进行回访,受到尼泊尔方面的最高规格接待,并就设立尼泊尔分社等一系列合作事项达成了共识。

  (七)精心举办传媒论坛,打造华文媒体“精神家园”

  2011年9月17至19日,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成功举行。来自境外逾50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大陆的600余位媒体负责人、传媒专家和政府代表相聚一堂,就“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开展交流与探讨。

  论坛在国务院侨办直接指导下顺利举办,规模创下历届之最。首次设立的“资深华文传媒人荣誉奖”评奖活动更成为一大亮点。9位长期默默耕耘、从事华文媒体事业、从业超过40年的华文媒体从业者获颁此奖。颁奖活动受到海内外媒体极大关注,获得巨大反响,充分体现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对海外华文媒体从业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1年,“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工作也取得新进展,“联盟”媒体成员从年初的227家增加至296家,遍及六大洲39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共举办三期华文媒体业务研修班,103名海外媒体骨干学员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海外华文媒体的人员素质和采编能力,扩展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联盟“资源互动平台”运行至今,共有95家联盟成员上传新闻稿件2.7万多篇,累计点击和下载1.1万多篇次。“联盟”同时还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三、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作为中新社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强政治思想建设。2011年,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及“杜绝虚假报道、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了全社员工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侨务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我社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首的“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

  迄今为止,刘北宪和章新新同志已两赴基层,分别带领调研采访组赴广东省恩平市歇马村、珠海横琴岛和福建省永定县中川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开展每期10天的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其他党委常委会成员也分别带队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三岛、浙江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广东省恩平市歇马村、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展开调研和采访。

  在各个调研点,我社编辑记者继承和发扬“双脚跑新闻”的传统,在认真调研的同时采写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这些来自基层、“带着现场温度”的稿件,受到外报的欢迎。我们已将此次报道的稿件结集出版了中新社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品集《寄往海外的书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