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2006年10月10日电(记者/章敦华)湖北省强力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彻除“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之固弊,成效初显。
机构雍肿,财政供养人数庞大,向为困扰湖北经济发展之大弊。全省6160万人口,财政供养人数逾200万人之众,财政供养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财政供养人数四分之三集中在县、乡(镇)两级,加之财政收入来源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全省大部分乡镇负债少则几十万元人民币,多达几千万元以上。“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导致一些乡镇陷入“收费养人,养人收费”恶性循环之中,全省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继农村税费改革后,进行更为深刻的农村配制改革——强力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在乡镇行政机关改革方面,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从紧设置乡镇工作机构,严格编制管理。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设立新的财政所,引导乡镇直属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转换机制,规范设置县级延伸,派驻乡镇机构,对乡镇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实行总量控制。
湖北省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已经成效初见”。全省有改革任务的1078个乡镇,基本完成了行政机关配套改革。全省共精简分流财政供养人3.6万余人,其中行政机关总人数由5.4万余人精简到3.3万余人,分流2万余人。财政以及延伸、派驻机构中精减或退出财政供养人数超过10万人。
这位负责人表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这些目标开始在湖北全省逐步实现。
不过,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坦承,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还需不懈努力。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johnnytowncar.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