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月18日电(记者 李飞云)浙江在今年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欲建设“山上浙江”。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作如下表述: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山上浙江。”
浙江历来自称资源小省,土地资源尤缺,号称“七山一水两分田”,相对而言,山区面积所占比例高,其发展空间大,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民营经济一支独秀。如何发展山区?为此记者在本届人代会上采访了浙江林业厅厅长楼国华。
楼国华向记者分析发展林业的优势:在生态方面,森林是减排二氧化碳的主体,浙江省九千万亩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四千五百方,释放出氧气三千两百多方,生态价值达到两千多亿,在默默为人类作贡献,净化空气,缓解地球“温室效益”,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其次,森林蕴藏着经济效益,浙江的林业产值达1410亿元,木材业、竹材业、花卉苗木及森林食品等,创造的价值造福山区人民,浙江林业资源丰富的安吉、临安等地,工业并不发达,百分之七十是山区,但那里农民人均收入超过浙江省农民平均水平达将近一万多元。 浙江毛竹一万两千多亩,在湖州一个地方毛竹最高产值每亩可达到三万两千多元每亩,而目前浙江平均产值为每亩四百元,提升空间大,如果能提高到亩产八百元,平均农民收入可以增加一千元,开发价值非常高。
“更重要的是森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山水,向往田园生活,流传下来的小说、诗歌等都离不开山水,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增加生活乐趣。”楼国华这样认为。
“如今浙江省政府提出建设‘山上浙江’,一方面加大生态建设,现在浙江生态林补偿基金每亩17元,这是全国最高的。”楼国华继续介绍道。
其次是加大山区开发投入,去年浙江省政府财政拿出一亿多元开发毛竹产业,今年还要增投,用于油茶开发,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建设,一公里的路可以解决三百亩的毛竹用水问题,以前人工挑水,成本高,道路建成后每亩可节约成本93元,一公里路投资十万元,三百亩竹林三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再则是加快林业科技投入,加大林业技术研究,推广珍贵树木的种植技术,浙江现在对珍贵树木的用量大,基本上采用进口,因此,此项市场作为空间大。最后是要为农民减轻负担,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减免两金即免去砍树后的育林基金和树木更新基金,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份如此推行。
但记者在本届发改委的报告中并未找到与之对接的项目,看来“山上浙江”的建设还有待更具体的行动措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