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7日电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载署名为张西立的文章《具体看待普世价值》。文章指出,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谈论“普世价值”,首先绕不开的就是民族国家这个国际关系利益主体,而现实中的国家利益又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总是在自身特殊利益之中包含和反映着国家间的某些共同利益。
文章称,在“普世价值”问题上,既要看到因国家自身特殊利益的不同决定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主体价值观,同时又要注意到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各国共同利益的普遍原则的客观性。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价值或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不例外。一定的价值或价值观,本质上都是对特定价值主体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反映。
文章指出,面对当前严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形势,任何一国特别是大国试图独善其身或者置身其外的单边主义做法后果都是可想而知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在于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积极寻求双边和多边合作,在努力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国际政治新的普遍原则过程中实现本国利益。
文章说,对“普世价值”这个价值问题上不应陷于复杂的概念游戏,更不能说成由普遍人性决定的,而是应透过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这个利益矛盾的统一体,既看到国家主体价值观的不可替代性,又看到因各国损益共生局面的来临,催生的国际共识及其普遍原则的客观性。
文章强调,当今世界格局依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国家利益至上仍然是国际关系中一条不言自明的根本准则,正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一样,从民族国家的角度看,由于国家自身利益的不同,也没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国家主体价值观。事实上,由国家特殊利益决定的国家主体价值观,只有在特定民族国家的有机整体中才能真实地存在,任何试图将其剥离、复制或移植的做法,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文章说,当今时代,求和平、要合作、谋发展、促共赢,可以说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共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往的日趋频繁、紧密和深化,每个国家的利益都与其它国家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相联系在一起——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得不关注对方利益的实现。与此同时,面对大规模常规战争的破坏性威胁、核子武器的存在、自然环境的恶化、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传染病的肆虐以及跨国犯罪的猖獗,任何国家利己主义行为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