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上世纪80年代列装服役的拖船,如何在军事斗争准备中找到自己的战场定位?能不能扭转辅助舰船“后方部队、原地待命”的被动局面?
探索战时救援新路径,东海舰队某猎护舰支队“东拖852船”一下子从无人喝彩的“风平浪静”中走向了“风口浪尖”……“低级错误”激发奋进勇气
“北港东南方向,快速出动拖带失事补给船!”一阵急促的警报震醒了“东拖852船”全体官兵。
“紧急备战备航!”不出10分钟,船体速离码头,全速起航。不料,航程中由于该船选择了与补给船失事地点较偏远的信号台,终因目标定位迟缓失去了救援机会。
“返航,分析原因!”靠泊军港,支队训练督导组成员和船上官兵围坐一室。海图上,分布在港区周边的信号台屈指可数,哪个与失事海区距离最近?哪个最有利协同拖船搜索定位?对此信号职手应该了然于胸,但恰恰犯了舍近求远的“低级错误”,信号职手连连叹息。
为什么会这样?进一步深究,问题浮出水面: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列装的老装备,“东拖852船”每次训练大多在港区周边徘徊,仅靠目视就能将“失事”舰船拉回军港码头。如此循环往复,使该船变成了一台简单的“海上拖车”。一旦出远海救援,“低级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未来海战场分布广,战况多变,如果我方舰船在陌生海区遭到重创怎么办?
该船官兵知耻后勇:绝不甘心当“海上拖车”,一定要走出岸港,挺进深海大洋!走向大洋引发本领危机
去年5月份以来,“东拖852船”开始全面落实“跨区强训”方案。
以往,港内拖带时,拖船只要从船艉输送钢缆至失事舰船的前甲板,待对方示意绑定完毕,便开始起航拖带。如今跨海区紧急抢救,海上风高浪疾,一些海域还是岛礁密集区,既要为失事舰船实施“舷对舷绑定”,又要确保两者的平稳以便展开施救,难度陡升。
记者在一次演练中看到,海上大雾弥漫,官兵人人瞪圆了眼睛,百倍警惕地关注着水面障碍,帆缆兵全员就位,消防兵扛抱着高压水枪,随时准备喷水灭火……机电长张维玉说,这个过程中,整艘船都在做“全身运动”,每个战位配合不能有一丝失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没多少技术含量的“绑定”部署,全船官兵硬是反复研练了近1个月。
记者获悉,该船还组建了一支编制10人的“战场突击队”,专业范围涉及伤员救护、抗沉堵漏、灭火绝缘等战场抢救技术,每名成员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至少掌握两项以上救援技能。
检验的机会到了。在一次跨海区紧急抢救拖带演练中,该船信号职手1分钟内排除周围其它4个岛礁观通站、信号台的干扰,选定某岛信号台作为“协救通联点”,迅速准确判定“失事艇”方位。随即,拖船及时到位,“战场突击队”20分钟内快速完成抢救任务。实战演练拓展训练之路
在随后几次任务中,“东拖852船”表现优异,声名鹊起。然而,一次演练中,该船主机突然发生机械故障,碰巧机电长病休,船员缺了“主心骨”,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救援船反倒成了被救援的对象!这样的尴尬令全船官兵羞愧不已。围绕加强船上技术力量,机电长张维玉带领4名官兵组成“装备抢修小组”,重点攻研主机、通信、雷达、航海等重点部位的战时快速抢修难题,一本本《常见突发故障排查检修手册》、《舰炮抢修火力反击》、《主机动力快速检测法》等实用“口袋书”很快编印下发官兵。
同时,小组成员陆续分批次随舰艇出海磨练,实行“交替跟班制”,在对他们的考核中,故障排查、诱因测定、人力搭配、技术衔接、操作规程等每个环节全部掐秒计分……
现在,该船救援和自救能力今非昔比,以往的“拖带撤离”已变成“拖带抢修”,但“东拖852船”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止。记者发现,官兵们又在开始学习《救生心理学》。
一条普通辅助船传奇般的“新生”轨迹令人感慨,它寻找战场定位的样本意义更让记者心生敬意。(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毛昭胜 许旭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