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首支新型导弹快艇部队形成战斗力(图)——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中国海军首支新型导弹快艇部队形成战斗力(图)
2009年03月18日 15:10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某年夏天,东南沿海潮涌浪卷。一群身披海洋迷彩的舰艇驶出港口,如幽灵般直扑预定作战海域。

  “敌”数十部雷达同时开机搜索,结果一无所获;驾驶舱内键盘仪表的声响此起彼伏,电磁迷雾逐渐消散,“敌舰”露出狰狞面容。

  海上指挥员、部队长郭玉军果断下令:出击!编队按照预定作战方案进发。编队迅速锁定目标,四艘艇发射四枚导弹命中,“敌舰”毫无觉察瞬间灰飞烟灭!这标志着海军首支新型导弹快艇部队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

  国产新型导弹快艇列装以来,海军某基地导弹快艇大队实射X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先后圆满完成数十次重大演练任务,顺利通过总部、海军评估,成为一柄威震海疆的“无影利剑”。

  厚积薄发铸利剑

  新型导弹快艇被誉为“海上无影杀手”,信息化程度高,备受各国海军关注。然而,新型导弹快艇相比传统舰艇异常复杂,仅动力系统就涉及计算机、微电子、自动控制等10多门学科,这对战斗力形成提出了全面挑战。

  从接艇驻训命令下达的那一天起,大队党委就庄严承诺:要把部队打造成“海军第一快剑”。

  那年底,导弹快艇大队重新组建,数百名精兵强将从四海军营充实到这个部队:干部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战士全部是高中以上学历且二期以下士官。

  部队政委吴成平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培养出真正适应新装备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求新艇的政工领导都必须从优秀军事指挥干部中选拔。如今的海上训练,常可以看到政工领导出现在艇长位置上指挥作战、训练;艇长走上政工战位,进行思想鼓动和心理疏导。战士也普遍掌握两个以上战位的操纵技能,官兵真正实现了“一专多能”,确保了艇员队伍精干高效。

  十几名战士一字排开,在地面用左手画方形右手画圆圈,这是考察“车舵兵”反应敏捷度和协调性的特殊课目之一。针对新装备操纵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这支部队建立起多个专业的艇员选拔培训制度,先后4次大范围从海军遴选精兵。大队一边广发英雄帖“招兵买马”,一边“调兵遣将”选送官兵到厂家、院校培训学习。最艰苦的时候,部队400多名官兵分散在8省市13个任务点学习跟训。

  为期二年的工厂驻训,不仅要初步形成战斗力,官兵还担负着为后续部队探索引路的重任。

  驾驭新装备,无经验、无操作规程、无训练方法,大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大队采取“接装与培训同步、试验与训练并举”的办法,一部分官兵参加工厂院校培训,一部分跟随工程师试航,熟悉装备性能和构造。他们采取“一艇多训”与“滚动实施”的办法,组织官兵轮流上岗操纵,实现了98.6%的训练合格率。同时根据摸索的经验编写新装备操作规程和制度。现在官兵们自己编写的近200万字的法规文书和战法,被海军推广,成为后续部队训练的蓝本。

  在新装备的调试定型过程中,官兵们积极建言献策,共提出600余条设计改造方案,其中被采用287条,官兵自己排除各类故障隐患一百多起。航海班长郭宏在新艇试航中多次排除紧急故障,为价值不菲的新装备挽回巨大损失,被厂家评为二等功。针对未来信息化海战中特点,官兵们在驻训期间就研究舰艇性能,总结出战法训法近10万字。

  初战告捷扬威名

  老式导弹快艇已经退役,新艇还没出厂。没有装备,无法训练。为让官兵尽快熟悉未来战场环境,大队先后3次组织军事干部和主要操纵号手随兄弟部队出海,实地勘察港口、锚地和航道,熟悉海区的水文气象和大气波导规律,抢在新装备到来之前推演训练课目。

  大队参谋长汪三久就是优秀的新装备驾驭者。面对众多新式仪器装备,他整天整夜地和战士“猫”在艇上。新艇的双体船型设计与独特动力系统在海军部队史无前例,这让首艇试训不得不小心翼翼。为减少试航风险,汪三久带兵专程赴广东某双体游轮公司,租用游船开展操纵训练,娴熟掌握了双体船的驾驶技术。汪三久还把海上渔排当模拟码头反复训练,一举解决了新型导弹快艇在海上难以靠并的问题。

  新型导弹快艇破浪前行,准备试射首枚导弹。此前,大队曾多次提出导弹舱内部设置可能影响导弹发射,但厂方没重视。是否返航延迟发射,大队官兵与厂方专家僵持不下。就在发射前两分钟,厂方才决定返回码头进行一些改装。

  技术骨干和厂方专家齐上阵,测数据、搞试验,对发射装置重新检查改装。官兵们反复演练各战位的协同动作,先后10多次推演导弹试射方案,仔细推敲海上涌浪、风向变化对导弹试射带来的影响,连续数个夜晚都是凌晨3点后才睡。多次的验算无误后,大队重新上报试射计划,并立下首射成功的军令状。

  在场的指挥员和官兵做好各种准备:参试官兵备好遗书,全体人员将救生衣穿戴整齐,救生船在500米外随时准备抢救。官兵都知道失败的后果。

  “嗖”的一声巨响,舰艇轻微地抖动,官兵们心里“噔噔”直跳。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向远海飞去。首发命中!

  新艇凭借其优异表现,列装不久就上了演兵场,首次参加大型演习就打出了新装备的威风。

  突破重围建新功

  作为海军第一支新型导弹快艇部队,失败和痛苦也曾让他们困顿迷惑。

  那是一场实兵演练。一支“敌”舰艇编队正在向我海域侵犯,新艇奉命接“敌”。新艇首先发现“敌”人,正准备发射导弹时,由于操作不熟练,结果新装备被“击中”。

  军委首长对新型导弹快艇寄予厚望,曾数次登艇视察。而新装备“水土不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官兵心头,消极保安全的思想在蔓延,训练进度迟缓。

  这天部队长郭玉军参加大队的训练分析会,直点痛处:观念落后比装备落后更可怕,科学训练必须发扬首创精神,勇于抛弃陈规陋习。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在大队蔚然形成。

  由于官兵对新装备了解不够,大队调组织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官兵逐个系统、逐个程序、逐个数据地分析装备性能,将可能造成的损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大队也及时举办信息化知识讲座。每突破一个禁区、误区,每查找到一个从未遇到的问题,大家就收获了一份自信。

  训练手段上,他们主动设置复杂的敌情背景,天上有飞机,水面有舰艇,水下有潜艇,岸上有陆军,空中电磁交错,立体化训练“火药味”十足。大队组织同型舰艇进行全功能全系统创新式训练,战斗能力得到倍速提升。

  新型导弹快艇海上自给力有限,官兵们就摸索出海上大风浪抛锚、夜间导弹攻击的方法,使海上自给力在时间上延长了80%。

  官兵上下只有一个信念:哪儿不符合海军转型建设要求就改哪儿,哪儿限制了信息化装备性能的发挥就在哪儿下刀。他们组织官兵研习战法训法,每名艇长或副长每年都有两到三篇军事论文出炉。几年来,大队官兵80%%的学术成果在海军、舰队获奖,一些战法训法学术成果被指挥院校搬上了讲台,大队编写的新装备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在全海军推广。

  雷达班长刘志浩是名理论迷,虽说他只有高中毕业,但却研究摸索出一套雷达操作法,大大提高了雷达性能。他还与副艇长李进章共同撰写了论文,为新艇提供了理论指导。前几年,海军兵种指挥学院开办新型导弹快艇指挥学员班。作为首支新型导弹快艇大队,他们派出6名同志前往学习。学校和学员一听他们是首艇所在部队来的优秀代表,就围上来向他们讨教。李家勇等6人被学校特聘为编外教员,他们先后为其他学员上了十几堂关于新装备的理论课。

  千锤百炼砺精兵

  那年春节,大队安排未休假官兵补休,突然接到参加重大演习任务的通知。紧急集结号声吹响,来自10余个省市地区的所有休假人员,不到两天悉数归队。

  这是一次实弹演习,新型导弹快艇编队接到上级命令后,破浪疾驰。战斗还没开始,导弹快艇便遭到“敌”强电磁干扰。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新装备的反击能力再次得到检验,面对“敌”方射出的“冷箭”,新艇编队迅速摆兵布阵撑起电磁“天网”。眼看着导弹呼啸而至,各艇灵活规避,来袭导弹窜进茫茫大海。随后转防为攻,数艘导弹快艇突破层层干扰欺骗,运用自创的编队攻击战法,取得了最大射程命中目标的成绩。

  一场实弹射击演练即将拉开战幕。凌晨两点,大队党委会议室灯火通明,大家对实弹射击主操作手举棋不定。1号候选人赵有涛,曾在大队首枚导弹发射中准确命中目标;2号候选人曹冬春却是没有打过实弹的新手。经过周密慎重思考,大队党委决定由曹冬春担当发射重任,将实弹射击与培训新手结合起来。

  翌日上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曹冬春迅速捕捉目标,导弹呼啸着直扑靶船,大大鼓舞了参演官兵。一次次演习演练,一批批技术骨干、操作能手脱颖而出,助阵“无影利剑”砺炼成军。

  有“宝剑”在手,更要练就高超的剑法。历次实兵演练中,大队长周向前始终瞄准未来海战从难从严组织训练。他主动协调邀请兄弟部队模拟敌方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攻防作战能力,一批新战法的成功运用,使新型导弹快艇的性能得到了充分施展。

  新艇编队这次的目标是干扰靶标。兄弟部队多次实射都没打中,大队官兵心中也没底。大队领导鼓励大家说:“我们宁可要复杂条件下的60分,也决不要简单条件的100分。”由于从始至终立足实战环境施训,新艇编队凭借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准时准点到达指定阵位,编队齐射,取得2枚导弹直接命中干扰靶的优异成绩。

  近年来,新型导弹快艇编队安全航行数万海里,涌现了“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周向前”、“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获得者王华顺”等一批先进典型;取得重大研究成果16项;大队先后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团。(徐纲要 陆文强 廖海峰 本报记者于莘明)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