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帮咱们修公路呃?是谁帮咱们架桥梁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呃……”这首《洗衣歌》在雪域高原被人们传唱了几十年。
武警交通部队官兵从进藏的那天起,就把“天堑变通途”的宏图伟志,一笔一画地镌刻上雪域高原,艰难而执著地把公路从这道山梁牵到那座山顶,从河这边牵到河那边。39年来,他们在世界屋脊上,用忠诚、智慧、汗水和生命,为西藏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康架设起一座座“幸福金桥”。
甘吃人间千般苦
筑起天路万里长
青藏、川藏公路交汇处,拉萨河水欢畅奔腾,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铭记高原历代筑路兵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高耸入云。
青藏、川藏、新藏公路是西藏联系内地的交通大动脉,进出西藏95%的物资都是通过这三条公路运输的。然而,复杂的地质条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的公路运量,使这几条生命通道濒临瘫痪。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就铆在这几条生死线上,承担起修建、改造和养护保通任务。
川藏公路翻越14座四千米以上的雪山,跨越12条大江大河,落差一二千米的陡峭悬崖和峡谷形成的险峻路段,令人不寒而栗。沿途一年四季经常突发的水患、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公路病害,更是难计其数。在川藏线上修了几十年路的四支队政委李希平清晰记得,以前松棕110公里路段每年要塌方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最严重的一次塌下大半座山。为了整治好这条路段,官兵们没少花力气。有一次,紧急施工所需的500多吨水泥全是由人工背到工地的,几百斤重的大石条硬是由官兵们喊着号子抬到工地。
业拉山脚下有三座坟茔,长眠着三支队黄新忠、张志宏、李炳岑3位战士。在冷曲河施工路段执行运输任务时,3人遇险翻车牺牲。黄新忠结婚不久,就返回了川藏线,新婚之别却成永诀;张志宏,19岁,这位小战士牺牲前在给父母的信中说,还有两个月就可以回家探亲了;李炳岑,20岁,他在弥留之际对战友说:这路太险了,一定要把它整好……
2002年4月,八支队奉命担负新藏线西藏段界山达坂至萨嘎县1375公里路段的养护保通任务。部队养护的千里路段,平均海拔4663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最低达零下40多摄氏度。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苦、路况最差的公路,被称为“铺在云端的天路”。该支队上勤当年就实现了养保路段无断通,创下了新藏线建成以来的最好记录,许多长年翻浆、雪害、陷车的“卡脖子”路段得到彻底整治,行车时速、车流量和安全系数均大幅提高。
如今,西藏的公路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但永远不变的是筑路兵“甘吃人间千般苦,愿筑天路万里长”的赤胆忠心。
智慧撬开老虎嘴
有志直通墨脱县
3月的嘎隆拉山,仍被近一米厚的冰雪包裹得严严实实。嘎隆拉山下,钻机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打通了这条隧道,等于打通了墨脱县的咽喉要塞,素有“高原孤岛”之称的墨脱县有望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然而,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和极端气候对工程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这条隧道是迄今为止国内穿越断层最多、地应力最高、逆坡坡度最大的高原隧道。从组织施工看,它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讲,它是一本隧道病害百科全书。
总工程师毛瑞兵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就一头扎进了资料室查找有关地质资料,他的目标是立起西藏公路隧道建设的新标杆。为解决隧道埋深的难题,部队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研究出一套“加强测试和预警,围岩加固,超前应力解除,开挖控制,爆破控制”等全新施工技术。
通往墨脱的公路正在建设,早已建成通车的中尼公路上也留下了许多故事。
自从有了中尼公路,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国家一级通商口岸樟木的变化日新月异,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发展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国家重要口岸,边贸额目前已经突破10亿元人民币。
留在这条路上的故事中,最令官兵们津津乐道的是攻克“老虎嘴”难关。这是雄踞在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崖口,形状如同横空出世的虎嘴,中尼公路修到这里时一度“卡了壳”。
谁来撬开“老虎嘴”?大队长兰健康带领突击队冲了上去。隆冬时节,他们打破高原冬季不施工的常规,通过集体智慧研究出新的施工方法。整整一个冬天,官兵们吃住在工地,如一根根钢钎插上了崖口。冬去春来,他们成功突破了“老虎嘴”,这段工程后来被西藏交通厅树为“样板工程”,而在对面施工的地方工程队则惊叹不已:难道是神兵天降?
在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手中,西藏公路交通图每年都是新的。39年来,官兵们坚持科技筑路,创造出122项优质工程,攻克了15项国家级技术难题,在西藏公路建设史上创造了30多项第一: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黑色路面修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拉萨至羊八井高等级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抢险救灾显身手
忠诚铺就平安路
今年2月25日,藏历新年初一。15时许,四支队作战值班室的电话响起:“然乌沟段K3876米处、牛踏沟段K3913米处同时发生雪崩,八宿到波密交通中断,一千多名走亲访友的藏族同胞被困在冰天雪地里!”
灾情就是命令。支队长陈军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抢险,80多名官兵一夜未眠,十几台机械轰鸣不停,抢通战斗紧张激烈。党员干部战斗在最前线,坚守在最险处。六中队中队长贺炬因为患病,正在打点滴,听到抢险的消息,自己偷偷拔下针头,坚持要为装载机探路。新战士王五说:“不让一名藏族群众挨冻受饿,是对我们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诠释。”获救的藏族群众多吉说:“然乌沟的雪崩太可怕了,要不是武警交通官兵及时营救,我们早就冻死了!”
这样的抢险战斗,对保障天路畅通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来说并不鲜见;但对那些奔波在路上的西藏各族群众来说,有了武警官兵,心中就多了一份安全和踏实。
2008年7月25日,樟木段发生通车43年来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100多米路基被完全摧毁,数百名过往群众和200多台车辆被堵在狭窄的山道上进退不能。极不稳定的山体在大雨浸泡下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滑坡,如不能及时抢通,转移被困群众,后果将不堪设想!二支队4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和6台机械在半个小时内赶赴抢险现场,经过90个小时的连续战斗,官兵们终于在半山腰开出一条便道。
39年来,武警交通部队共参加了千余次抢险战斗,解救被困群众近万人。这群敢打敢拼、英勇善战的筑路兵,使西藏的交通版图更加壮美,使雪域高原的腾飞路、致富路和平安路不断延伸! (张涛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