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上访过,但多少见识过“老上访户”,离乡背井,风餐露宿,纵使一个健全的健康者,几个轮回下来,恐怕也改变了许多。日前,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4月5日《信息时报》的消息说,此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目前已经有大量网友签名要求他道歉。
“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吗!”呵呵。孙先生即便真的道歉了,忏悔了,安抚的是民意,但是逆转不了个体的价值判断。说实话,起初看到这个说法,我也很是光火,就像网友所言,“显然又是一个不讲人话的专家”。真要骂他的话,道理一大堆:譬如,你有没有一点同情心?你这一结论所依何据?你这是创设和谐还是制造矛盾?但孙先生说了,“我负责任地说”——既然如此,我们姑且信了专家的专业素养和操守,忍住怒气,顺着这个逻辑往下看。
“老上访户”有99%精神病。好吧,这是真理,和专家在专业数据上纠缠肯定要吃亏,我只想知道的是:这99%得了精神病的“老上访户”是怎么患病的?他们是生而精神不健全,还是上访之后精神失常?我查了一下词条解释,所谓“信访”,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沿用孙先生的宝贵结论,于是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一者,“信访”又不是病毒,本质属于民主监督的程序,何以访着访着就精神病了?二者,“老上访户”这个群体东南西北有之,男女老少有之,为什么这些人都在上访过程中突然失去了对精神病的“免疫力”?三者,信访本是互动程序,有“老上访户”,必然对应着“老”不能给老上访户解决问题、有效回应的部门,职能部门也是由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为什么某些工作人员安然无恙,他们就能生生不得精神病?
实话说,让我讶异的不只是这个“老上访户99%精神病”的结论,还有得出这个结论者的身份。孙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者,还是权力型专家,换而言之,他的理论不是间接指导社会工作,而是直接影响某些领域的思维理性。道歉有什么用呢?如果心里真这么想,手上真这么做,徒奈其何?按照孙先生的说法,既然“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截访息诉就算等到了一个合法身份,强制送“老上访户”“进修”的举动,恐怕会更为狂热,而上访的民意只要加个“老”字,基本上就可以扔进精神病院的高墙了。我担心的是:孙先生的这个说法究竟算不算卫生部门、司法鉴定中通行的“常理”呢?
孙先生的语录还有很多,但这一条立时有了眼球效应,实在是因为振聋发聩。我现在相信,这是孙先生给当下信访工作的一个建议,虽然有点冷笑话的感觉,但他是在让人们反思:为什么99%的老上访户访着访着就得精神病了?这份情怀,这种眼界,我们要深深理解并铭记在心。
(江苏 宋桂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