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专访汶川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张通荣】
导视:
这是5.12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震后航拍图像。映秀镇2000多户房屋被夷为平地。
这是震后映秀镇漩口中学。
这是震后的映秀小学,学校唯一没有倒下的只有一根国旗杆。
这是马元江,在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工作,被深埋废墟达178小时22分钟,终于获救。他是5.12地震中,在有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生存时间最长的幸存者。
这是9岁的林浩,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地震中,他已逃到安全地带,但又爬回教室背出两位同学。
5.12特大地震骤然而至,汶川县遭遇毁灭性灾难,道路中断,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全部瘫痪,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达两天之久。地震中汶川县15941人遇难, 7595人失踪, 34584人受伤。
张通荣,37岁,藏族人。5.12特大地震时,张通荣任汶川县常务副县长,地震中,他担任临时指挥中心副指挥长,组织部队集结救灾,帮助疏散群众,下令全面控制饮用水、粮食及燃料,按照战争时期调配办法,保证人均基本消费。面对毁灭与死亡,汶川人凝聚在一起。一年过去了,在巨大的灾难困境中,在废墟上,一个新汶川正在生长。
《新闻会客厅》专访汶川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张通荣。
李小萌:远处我看到那边挂着国旗像个钟楼一样,时间还停在地震发生那一刻。
张通荣:对。因为这个地方没有发生地震以前,我们阿坝师专师范的专科学校在这个地方,它以前住了一万多人在里面,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我们现在对面的这部分房屋。
李小萌:像您身后的这排房看着很新,有没有人住?
张通荣:这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前,一个开发商搞的商品开发的楼盘,是5.12那天上午正在组织验收,下午就出具有关手续,恰好手续还没有来得及,就已经发生大地震了。
李小萌:像这个钟所在的这个楼,我刚才进去了一下,基本上也废弃了,为什么会留下来?
张通荣:这个我们要当作一个历史的见证把它留下来,包括把这个广场作为记忆希望的这么一个主题的广场,为什么把它作为记忆希望呢?让我们所有后来人记住这场灾难的深重,感受身边的人可贵。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记忆来记住地震跟人类之间比起来,人类实际上有的时候显得非常渺小,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今后在重建的过程当中要有抗震意识,灾后重建的时候我们一个县里开辟了三个避难的场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的看到它未来发生的希望。
短片:
汶川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地震前,汶川县城有平整安全之地约四平方公里,地震中,山体垮塌移动,土地毁损,可用之地仅余三平方公里左右。经过激烈争论,汶川县城就地重建,约一万人需要搬出县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永久住房的选址异常困难。
李小萌:其实地震发生以后,过了抢险救灾那个阶段,关于汶川县城是异地重建还是就地重建有个非常激烈的争论,到后来决定就地重建,这样的一个现实,对于汶川来讲,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