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该怎样应对犯罪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渐渐出现暴力性犯罪倾向加剧、低龄化趋势明显、作案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等新特征。”5月20日,一直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湖南省炎陵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永初,向记者详析了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些新特点。
刘永初说,逐渐凸显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究其原因可从个人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因素分析。除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外,不理想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的破裂、父母的不良恶习、盲目溺爱或疏于管教、过于严厉的家教等,往往是引发其犯罪的直接原因。
面对青少年犯罪新特点,相关法律能否跟上现实情况的变化,有效地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呢?
“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刘永初说,要想切实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还需要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同时要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
刘永初同时认为,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完备的少年司法制度,制定适合少年刑事审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
“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制定单独的少年刑法,创设少年法院,制定未成年案件处置法、收养教育条例、工读教育条例和社会帮教条例等,健全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刘永初说。(本报记者 赵文明 本报通讯员 吴敏 赵增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