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在人们的印象里面,一名官员从他上任那天起,只要没有出什么大错,只有没出什么大事,他一般就可以平平稳稳的干到任期结束,而且不会受到免职。但是在湖南长沙,当地却不是这么做的,我们来看看。
解说:
“不干事的也要下”,近两天《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则新闻。11名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干部全部被诫勉谈话,绩效奖金全部扣除。此外,明确规定,一年之内不得提拔使用。根据《半月谈》的报道,这11名基本称职的官员包括,长沙市建委副主任、浏阳市副市长、望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等。除了其中一名官员因为安全事故受到到党内警告处分之外,其他的10名都没有硬伤,也就是说无功也无过。
“淘汰你的你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警告你的人不是恶意而是爱护”,这是长沙市市委书记对此次绩效考核排名靠后的干部以及领导班子的评语。此外,长沙市还专门在市委组织部设立了市绩效考核办公室,将9个区县、99个市职党政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考评结果分为一二三等。而对900名副处级以上在岗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结果,分别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考核办法中还特别规定,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奖惩措施。尽管主流媒体在近日集中报道了此事,但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发现早在今年3月3号的长沙市绩效考核总结讲评大会上,就公布了这份特殊的官员成绩单。除了11名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之外,大会对两名因为连续两年考核为三等,或者不能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予以免职,并撤销了三人的党政职务。根据《人民日报》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两年来,长沙市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达到了25人,8人被免职、撤职。
主持人:
刚才我们从短片里面看到的这条新闻,实际上准确的说,应该打上两个引号,因为它不应该算是新闻了。
长沙这么做,是从2007年开始的,考核的结果公布是在今年3月份,但是我们在临近9月的时候才关注到这件事,是由新华、每日电讯还有《人民日报》报道出来,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王锡锌:
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长沙的做法让别人感觉到它是真考,真考,所以慢慢的人们发现,官员的考核我们原来很多地方都在做,全国都在做,那长沙的考核有它不同之处,不同在哪里?它是动了真格的。你看两年来,一共考核了基本称职、不称职的25人,其中有8人被免职,超过了1/3了,这是一个动真格的,大家看了要把眼光投到这儿来。第二,我认为它顺应了一个潮流,因为今年6月29号,政治局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意见,这个意见里面其实突出了三个很重要的亮点:一个就是对官员的考核要强调民生的内容,而不是以前我们讲的唯GDP数字等等这些。第二,考核要强调民主,不能只是官考官,也要有民考官。第三,民意的满足程度,民意成为一个考核的重要内容,而长沙的这种官员考核,这方面都契合了这样一个规定,所以它在这时候又成为一个新闻。
主持人:
我觉得您那个分析挺有意思,2007年发生的事情,但我们今天才关注。实际上我们是在看,你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效果出来了,所以我们来再一次关注。说到这个效果,有几名官员,人家没有功便被视为了过,这个做法在当地是怎么实施的?我们来连线长沙市绩效考核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昌佳先生。陈主任您好。
陈昌佳 长沙市绩效考核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您好。
主持人:
我们都说这次你们是把什么叫庸官,就是你没有作为也叫庸官,这种做法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陈昌佳:
长沙市通过两年的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把领导干部的个人绩效与班子整体绩效挂钩,与个人所负责的工作考核、干部群众的评价、主管领导的评价挂钩,这样合理地设置考核内容、明确考核标准,这种量化的考核结果,使优秀的干部和那些不称职、不胜任、不适应、不公认的干部就出来了。
主持人:
陈主任我打断您一下,在评价什么是庸官的时候,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
陈昌佳:
所负责的工作完成得不够好,人民群众的干部的认可度不高,等等这些情况。
主持人:
这是可以量化的标准吗?
陈昌佳:
在我们考核中间,我们通过考试与考人相结合,所负责的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以及干部群众的评价进行合理的量化,每一个干部最终都有一个量化的比较,然后就是把好中差的分出来,所以治庸是通过这样制度化的评价干部出来的。
主持人:
陈主任,我们以往的概念就是说,这个官只要没犯什么错,人家没出什么事,就可以任期到完,但是这一次你们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在干部中引起比较大的这种阻力?
陈昌佳:
确实,但是长沙市绩效考核我们的制度是评价干部履职能力、履职成效的好与坏,不是评价一个干部是不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是不是一个道德评价的制度,而是所谓履行公职的干部,你的履职能力、你的履职成效群众认不认可,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这个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可能这样的话,老百姓对这样的干部,他们下去老百姓是鼓掌的、欢呼的。
主持人:
好,谢谢陈主任给我们介绍这么多情况。王先生刚才说了这个标准的问题,他说这个标准我听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工作能不能干好,干得是不是出色,另外一个就是老百姓是不是满意,您怎么看这两条硬性标准?
王锡锌:
我觉得应该说前面是一个可以很好量化的运行标准,后面更多是一个从民意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叫软标准,软和硬结合。从比如说考核基本称职来看,其实我们是有很多规定的,但是这个规定本身,在原来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暂行条例里面,应该说比较有弹性的。
主持人:
你看我们说到了基本称职这个概念,因为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里面,其中提到是四个等次,叫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我们刚才提到了基本称职,基本称职对应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处理?
王锡锌:
基本称职实际上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考核的暂行规定里面规定了,但是仍然是主观弹性比较大,比如说叫做思想政治一般,一般这个是怎么认定,组织能力较弱,工作作风存在某些不足,能够基本完成工作目标等等,它是有个主观弹性的,因此长沙这次我觉得它在考核对基本称职的时候,一个就是把这样一个原来有弹性的东西,要尽可能的具体化,就是刚才说的量化,我们把它叫做是一个硬的。那另外一方面呢,群众的满意度,刚才主任也讲了,你官干得好不好,是不是庸官,不光是看你干了什么,还要看老百姓是不是认可,所以民众满意度看起来是软的。但是在认定庸官或判断一个官员是否称职的时候,其实是更硬的一个指标。
主持人:
刚才陈主任有一句话,他说我考核的你是不是一个好官,而不是你是不是一个好人这样一个道德层面的考量。我们再说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这是1998年开始实行的,其中有一条,他说考核机关当面对基本称职的时候,可以提出诫勉、限期改进,视具体情况可以调整他的领导职务,怎么理解调整,就是说能上能下,这是1998年提出来的。十年前就规定的,为什么今天当他们实行的时候,我们还把它当成一个新闻来看?
王锡锌:
所以就回到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所讲的,长沙的这个对官员的考核之所以发生了两年,今天引起关注,我们刚才讲到了,是因为我们经过两年实验以后发现它动了真格的,因为你看在1998年暂行规定里讲了,考核以后如果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就要调整他的领导职务,其中就包括了免除职务,长沙不过是把中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暂行规定真正落地了,原来它是基本上是浮在空中的,这个落地就能产生实效。所以我们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一个是看你考什么,要怎么考,第三个最重要的是你到底能不能兑现,能不能落实。
主持人:
长沙落在实处了,他们这种落在实处的这种做法能不能推广?
王锡锌:
我觉得长沙的这种做法,首先我觉得是要肯定,它必须要推广的,因为我们第一有这个规定,第二我们一再在讲权为民所用,长沙市委书记在讲这个官员考核的时候,他讲了另外一句话,“级为民所考”,为什么要级为民所考,因为只有让民、为民去考核官员干得好不好,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所以我非常认同这位市委书记所讲的。因此首先第一点就是说,它应当值得推广。第二,能不能值得推广,我觉得要想推广的话,必须要在三个层面上去做:第一个考核的标准必须刚性的也好,柔性的也好,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明确,不能够像有些地方做的,因为考核标准比较模糊,所以考核的时候都是表扬与自我表扬,有的时候吹嘘与自我吹嘘,这时候考核就会变味,标准模糊。第二,考核程序原来主要是官考官,这时候长沙这种民考官,应该要在程序上进行规范,最后推广可能有难度的就是如何真正让它能够能上能下。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我们设计一下,因为以前我们的标准叫无过便是功,现在变成考核标准是无功便是过,会不会这些官员觉得不行,我得有功,因为我没功的话,就会被免了,到处去立功去,会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王锡锌:
这种情况有可能,因为考核是一种激励,激励有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因此这个制度,如果说要真正推行下去,既要在正向激励方面产生作用,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别人因为这个制度走了过头,我觉得还是要这个指标定得要符合实际,这是第一。第二,真正要让民众在这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们如何考核干部,不是你今天做表面文章的,所以如果真正的为民所考,我觉得可以抑制住这种过分的为了立功而可能犯错的情形。
主持人:
因为有的时候过于强调这个功,乱干的话可能比不干还要问题大。
王锡锌:
那当然,乱作为可能会浪费很多的资源,也会损害权力的这种权威性、严肃性,尽管滥竽充数是有问题的,但是乱作为可能危害更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