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大部制改革“石破天惊”,区委书记刘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在新中国迎来60华诞之际,“改革明星”顺德又一次承担了历史使命。
顺德大部制改革,把41个党政机构大刀阔斧地调整到16个部门,其力度之大,创新之多,被外界称为“石破天惊”。
这场疾风骤雨般的改革,一夜之间把54岁的刘海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位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先后担任过佛山市石湾区、南海区、顺德区一把手,主导过佛山传媒整合与南海并镇改革,被称为中国县域工作经验最丰富的官员之一。
在顺德改革“满月”之际,本报记者专访刘海,听取这场改革的“操刀”者一个月来的甜酸苦辣、心路历程。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陈芷伊陈枫顾大炜-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张由琼
有没有挨骂?
将官员推向火线,听到好话比坏话多
记者(以下简称“记”):顺德这次改革,把41个党政机构“砍剩”16个,可能会堵住了很多人的升迁道路。有没有人骂你啊?
刘海(以下简称“刘”):哈哈,实事求是地说,听到的好话比坏话多,有坏话他们也不会当着我的面说啊!
改革确实非常艰难,而且此次变动这么大,压力前所未有。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佛山市委、市政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改革很难顺利推进。《开弓没有回头箭》(即本报9月18日A02版《顺德改革开弓不要再回头》,编者注),这是你们《南方日报》对顺德此次改革的一篇评论员文章。前段时间我向汪洋书记汇报镇街改革的情况时,会后汪洋书记将我留下,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顺德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我将区委常委、副区长都推向火线,最近发现电话少了很多。他们不打电话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机构改革局长少了,对我刘海有意见了,不给电话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实行大部门制,首长负责,大局所有的资源基本具备,不用找刘海都能解决了。
记:干部的积极性会不会受挫?
刘:此次改革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把干部安排好。我曾参与了佛山传媒整合与南海并镇的改革,感触很深,公务员也是人,改革也要兼顾公务员的利益。
这次改革局一级干部全部百分百安排好,有一部分同志还需要考察提拔。这次改革虽说大局少了,按照新的体制也完全有晋升的机会,我们也设计了很多方案、想了很多办法,事实上目的也达到了。另外根据《公务员法》,将来科员做得好的话工资可能比局长还高。这个也为我们改革减少了阻力。我想,方法总比困难多。
改什么最难?
定向思维束缚,捅破那层纸不容易
记:在外界看来顺德改革是雷厉风行的,从宣布启动到人员到位仅仅三天时间。但据我们了解,其实改革酝酿了差不多有一年?
刘:改革有外源的力量,也有内源的因素。中共十七大召开后,政府机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确实目前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顺德806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小地方,它创造的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庞大,去年工业产值3900多亿元,今年截至目前工业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如何再提升、再发展?省委在考虑,顺德也在考虑。
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却难以适应,也就是胜哥(曾担任顺德市委书记的冯润胜)讲的“人大衫小”。机构重叠等落后的管理体制来管理先进的生产力,肯定不行。顺德是一个突破口,先行先试解决这个问题。
记:这次改革最难的是什么?
刘:我经历过几次改革,这次最难。难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定向思维的束缚。我们国家以苏联为样本设置党政机构,60年来虽然历经数次机构改革,但根本架构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决策者是在这样的体制下长大的,耳濡目染这么多年,想一下子跳出思维惯性绝非易事。但必须要跳出来,所以我们提出了机构改革要产生“化学反应”,进行同类项合并,换个角度去审视就豁然开朗了。现在回过头看,会觉得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之前要捅破这层纸确实不容易。
这层纸捅破后,接下来的难题就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在省、市各部门看来是惊天轰雷,一夜之间部门就没了,一夜之间局长就没了。但事实上不外乎整合和平移,只要有这个部门就有工作,人随事走。
记:此次改革外界争议最大的,就是党委负责人直接担任政府一把手。有人批评这是“党政不分”,你怎么看?
刘:党政联动是顺德此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为什么这么做?我个人长期在基层工作,在基层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我曾担任过6年宣传部长,宣传部长最时髦的一句话叫“虚工实做”,这句话反映了一个问题,宣传部是一个虚工,但要争取实做。我想将工作做实但苦于没有资源,没有平台。在基层做事,需要平台,需要抓手。
我没有想到外界有这么大的反应,但是党委与政府办公室的合署办公,事实上顺德从1992年就已经实施了,而且没有改过,效果也非常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