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空军的蹒跚起步
近代史上,中国的天空一波三折,磨难重重。冯如是中国设计、制造飞机并成功飞行的第一人。1909年9月21日,莱特兄弟首次动力飞行六年后,他就在美国的奥克兰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有动力飞机,试飞成功。《旧金山观察报》以“东方的莱特在飞翔”为题,作出了“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的高度评价。
1911年,他又造出了第二架飞机,并带着两架飞机回到祖国,准备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
不幸的是,在1912年的一次飞行表演中,由于机毁人伤、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年仅29岁。弥留之际,他仍然勉励助手,不要因为自己的牺牲而停滞前进的步伐。
冯如堪称中国航空之父。他的躯体从天空坠向了大地,却以飞翔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扬起了永不折断的翅膀。
中国建立自己的飞行部队起步也不算晚。早在1910年,清王朝军咨府大臣载涛就曾出国考察军事,并倡导航空事业,在北京南苑设立了航空机关,试图研制飞机。
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京南苑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当年冬,航空学校的成员参加了征讨外蒙叛军的作战,进行了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空中侦察,飞机从此进入中国战场的天空。
今天,位于北京新街口附近的“航空胡同”,就是当年北洋政府航空署办公的地方,原来叫“航空署街”。
中国空军真正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广东。辛亥革命期间,在孙中山的积极倡导下,革命军拥有了四支航空队,即冯如航空队、华侨革命飞机团、湖北军政府航空队、上海军政府航空队。
1920年11月,孙中山在重建大元帅府中,设立了航空局。他认识到“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和强大的空军。他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并在创建黄埔军校时,更加清晰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他说:自航空机参加战斗后,已打破了军舰、战车的局限,扩大了控制战场的能力,故现代国防,非扩充空军力量不可。
孙中山对于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并未见到一支强大空军的建立便过早地逝世了。
当中国空中力量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世界航空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米切尔关于“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天才预言,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强度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证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