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33小时后抵达灾区:中国救援队何以快速出征——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国内新闻
    地震33小时后抵达灾区:中国救援队何以快速出征
2010年01月15日 07:32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发生到抵达灾区,用时个小时;

  从接到出征命令到抵达灾区,用时27个小时;

  从北京经停温哥华飞抵太子港,航程1万余公里,用时不到19个小时……

  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海地地震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中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世人给出的评语,只能是一个字:快!

  在目前已宣布向海地派遣救援队伍的16个国家与地区中,中国成为继美国、冰岛和波多黎各之后第四个将救援队快速投送到灾区的国家,而中国距海地要比这三个国家距海地遥远得多。中国何以能做到这一点?

  总参应急办田义祥大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发生33个小时后迅速抵达海地灾区展开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完全符合国际地震救援界有关72小时‘救援黄金时限’的要求。反应如此之快,行动如此迅速,效率如此之高,得益于强烈的使命意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有效的应急机制。”

  “在别国人民遭受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感同身受,并且有能力代表中国人民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为减轻受灾国人民的苦痛做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促使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始终保持待命状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都能在2小时之内完成执行国际救援任务的出动准备。

  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当日,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正在组织冬季野外生存训练。12时30分接到搜救分队出征的紧急通知后,王洪国团长、王华林政委紧急收拢部队,返回营区迅速与中国地震局建立信息联系平台,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收集地震灾区基本信息、自然地理、人口状况、外交等情况,迅速选定24名队员,准备救援物资和器材,明确职责分工。14时30分,救援分队携带3条搜索犬从营区出发,于一小时后在首都机场完成集结。

  与此同时,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立即集结队员,紧急筹措价值近400万元的5大类药品、耗材和设备。2个小时后,救援队人员、物资和设备装载完毕。

  中国国际救援队反应迅速,离不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严格的日常训练。田义祥去年11月在现场见证了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对中国国际救援队“重型国际救援队”资格的考评。他说,当时北京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气温骤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却身着单薄的救援服,在寒风刺骨的模拟地震废墟内连续作业两个昼夜。裹着大衣监考的联合国官员们不仅惊叹于他们的精湛技能,更惊叹于他们的顽强毅力和过硬作风。

  田义祥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时间虽然不长,但起点很高,能力一流。队员们均参加过规范的国际救援技能培训,指挥人员在国外接受过灾害救援专业指挥培训,医疗队员参加了国际SOS机构培训并考取资格证书。同时,他们还有着丰富的救援实践经验,先后参加过14批次国内外大型灾害救援行动。在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少数几个成功搜救出幸存者的队伍之一,也是巴基斯坦总统夫妇接见的唯一一支外国救援队。在印尼海啸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救助伤病员最多的队伍,印尼副总统特意前去看望他们。一句话,他们以自身过硬的素质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中国国际救援队虽然是由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搜救队员、武警总医院医护人员和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的,但是,保障这支队伍及时出征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单位,还有外交、海关、检验检疫、民航等多个部门。田义祥说:“这么多单位和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平时联席,‘战时’联动。”

  何为联席?什么又是联动?田义祥介绍说,平时训练待命期间,与中国国际救援队相关的单位会就队伍建设、人员训练、设备配置、行动方案和国际交流计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定期会商,各单位之间还共享全球地震灾情的实时信息。这样一来,不仅每个人的应急意识都得到了强化,各个单位之间也形成了默契。一旦发生灾情需要出动,各单位不需临时组织协调就会按预案和职能分工各尽其责,形成联动,依照标准化作业程序展开工作:中国地震局牵头组织、综合协调;外交部负责与受灾国政府、国际组织的沟通联络;军方负责组织调动人员、装备;民航负责安排飞机选定航线……这种同步展开、平行作业的模式,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快速反应提供了“加速度”。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